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喜歡魯迅的書法,曾經購買過他的一副對聯。當然,這是榮寶齋的印製品,懸掛於陋室中,亦附庸風雅也。聯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對仗十分工整,以“橫眉”對“俯首”;“冷對”對“甘為”;“千夫”對“孺子”。 所謂“橫眉”,必然是“怒目”,才顯出其人之威嚴,他以威嚴的態度對待“千夫”,這“夫”是對男子漢的美稱。至於“孺子”是兒童的通稱。整句話原指長輩甘願為兒童服務,現多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公僕。典出《左傳 · 哀公六年》:春秋時,齊景公喜歡同兒子茶做遊戲,他口銜繩子學做牛,讓兒子牽着走,兒子不小心跌倒,把景公的牙拉斷了。景公死後,大臣陳僖子要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當國君。大臣鮑牧對僖子說:“你忘記了景公做孺子牛折斷了牙齒的事嗎?況且景公是立了遺囑的,你怎能背叛他呢?” 且說魯迅這副對聯見諸其《自嘲》詩: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魯迅這首詩全用賦體,而賦中有比,如把逃脫不開的南北新舊軍閥的反動勢力比作華蓋罩命;把“破帽遮顏”比作具有極大反抗性、獨往獨來、我行我素的象徵;“漏船”泛於“中流”比作不畏權惡,無怖於死的革命者的形象。把冒了各方流言和許廣平同居,比作“成一統”。因此這首詩就在作者對自己嘲笑之中,注入了時代意義,詩的含意也就超越了個人家庭的範圍,而具有豐富的社會意義。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