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強出席伏羲大典 澳代表出席甘肅伏羲大典 學者倡兩地共推文旅IP 【澳門日報消息】二〇二五(乙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於本月廿一日在甘肅省天水市伏羲廣場舉行,澳門特區駐京辦主任梁潔芝與澳門文物專家、故宮太和學者趙強應邀參加。 今屆大典以“賡續文脈凝聚力量、傳承智慧永勵後人”為主題,在肅立、起樂、擊鼓鳴鐘、恭讀祭文、鞠躬敬祭、樂舞告祭、敬獻花籃等儀式結束後,海內外代表有序進入伏羲廟拜謁祖廟,寄託追思與尊崇之情。天水是伏羲文化的發祥地,有“羲皇故里”之稱。每年夏至舉行的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大典。二○○六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藉澳平台國際化 大典期間還舉辦以“伏羲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的文化論壇。受文化局推薦,趙強出席論壇,並作《從伏羲“和合”智慧到澳門“橋樑”實踐》的主旨演講。 趙強提出,伏羲文化為澳門多元文化碰撞提供可兼容的底層邏輯。建議天水和澳門可共同策劃藝術文化對話,在澳門成立伏羲文化研究會,宣傳伏羲文化,促進天水與澳門的聯繫。同時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的文化紐帶,在里斯本、巴西利亞等地舉辦伏羲文化展,在“中國與葡語國家智庫論壇”框架下發起“文明起源對話”,助力伏羲文化進一步走向國際,打開文明互鑒之門。 另一方面,在澳門高校有關課程開設“伏羲創世神話”相關選修課程,在高校的人工智能實驗室設立“伏羲算法研究中心”,將八卦的“二元辯證思維”融入人工智能倫理研究。在澳門中小學也可試點設立“伏羲文化”相關課程,用“結網罟”教數學網格、用“制嫁娶”講人口統計,讓傳統文化成為創新思維的孵化器。他強調,伏羲文化的當代使命不僅是“被看見”,更要“能創造”。伏羲文化品牌的產業化發展,既是傳承中華文明根脈的使命,更是激活文化經濟活力的必然選擇。天水和澳門可共同嘗試用VR技術復原卦台山祭典、設計八卦主題文創、開發“伏羲IP”文旅產品,讓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兩地經濟發展的硬支撐。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