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香花是夏季特有食用花卉 夏夜的夜香花 華南地區入夏之後,蔬菜市場就會出現一種淺黃嬌嫩的小花,夏天一過就要來年再見,它就是夜香花了。 夜香花學名Telosma Cordata,原產地印度、中南半島及中國南部,常綠攀緣灌木,蘿藦科爬藤植物,木質莖長一至十米;開花期通常在每年三月至十一月,是尤其適合炎陽高照、陽光直射的夏季植物,室外種植時需要全日光照,起碼也要有半日的日照。夜香花的花朵為聚傘花序、腋生,一簇一簇的花朵可多至三十朵,綠色花蕾、開花多為淺黃,也有橙色花,日間散發清淡的花香,夜間花香較濃,故廣東人又將之稱為夜香蘭。 夜香花可供觀賞,更多時候是種植以供食用。中醫認為夜香花的花和葉皆有藥用價值,有清肝、明目、去翳之效,可治療目赤腫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故而花朵在傳統醫學中用作養生膳食之用。嶺南地區的夏季濕重悶熱,夜香花對目赤腫痛、結膜炎都很有效果,人們就用清香可口的花朵與肉類或蛋類滾湯或炒食,亦是粵菜“冬瓜盅”的必備主要食材之一。 在傳統中醫養生角度,人體五臟六腑也有五行之分,有相生相剋的關係;心為子臟、肝為母臟,夏氣通於心,故護心先要健肝。若日常中長期休息不足令肝火盛,受累首先是肝臟,常見會出現易怒、情緒不穩、滿面痘痘、口臭、口乾、口苦等肝火旺的症狀。《黃帝內經》提及“東方青色,入通於肝”,綠色被視為草木剛萌芽的顏色,如果需要養護肝臟,在飲食中就應該多食新鮮的青綠色蔬菜;除了進食綠色葉菜,還可以多飲蔬果汁。夜香花是藤本植物,生長迅速,無須化肥及農藥催谷生長,天然有機,花朵有淡淡清香,味甘、淡,平,歸肝、肺經,可降肝火、可除燥熱,十分適合夏天作涼拌或者煮菜湯食用。 人們常把夜香花與另外兩種植物混淆,一是晚香玉、一是夜來香。晚香玉是草本植物“夜來香”,花朵碩大潔白(夜香花淺黃或橙黃色)、成穗狀長串(夜香花傘狀一簇簇),花朵有單瓣及重瓣品種,通常作為鮮切花出現在花店之中。夜香樹是茄科的木本“夜來香”,通常是栽培作行人道旁的綠植或庭院小盆栽,多數出現在花卉市場裡。晚香玉與夜來香皆不可食用,夜來香在夏天悶熱的夜晚會散發濃烈的香氣,持續吸入可能導致噁心甚或嘔吐,故不宜擺放在室內。 華 娜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