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 不知現在澳門的學校還有沒有人“踢毽”,在我小時候,這可是與“跳繩”平分秋色的一種課間娛樂。我家裡也有一隻毽子,閒時會踢幾下。 毽子毫無疑問made in China,較可靠的推斷為起源於漢代,由蹴鞠簡化而來,並於唐宋時期普及,一直流傳至今。除了東亞地區盛行,甚至還推廣至西方國家。國際毽球聯合會於一九九九年成立,第一屆世界足毽錦標賽於匈牙利舉行,至今舉辦多屆,而越南成績最為顯著,取得多次冠軍。澳門也有相關的足毽協會,推廣此項運動並參與比賽,曾獲佳績。 踢毽最普遍的是花式足毽(花毽),一個人隨便找個地方踢就可以,能歸納出一些基本踢法(盤、磕、拐、繃),而近年興起了毽球運動(“網毽”),是一種集羽毛球場地、排球規則和足球技巧的競技比賽,為毽子運動注入生命力。 我童稚時,在學校和木屋區也經常踢毽子,大概有三種玩法。比花毽,誰踢得最多下誰就贏;對踢,一邊一人或一邊兩人,對方應接不到就輸。還有一種叫“掟鬼”的,兩邊各有一“人”,手執毽子,瞄準中間不停兩邊奔跑的“鬼”,只要擲中“鬼”,“人”就可以與“鬼”互換位置。做“鬼”的一般意氣風發,一邊奔跑一邊笑,臉上都是“吹咩你打我唔到”的表情。小時候做“鬼”做得好開心,有一種玩樂的快感,現在想來,做“人”應該才是最過癮的吧,如果有機會再玩,就讓那“鬼”不停奔跑,我故意打不中就好,嘻嘻 。 去年與一班澳門作家到北京參與活動,黃昏時分,路過鐘鼓樓廣場,看到幾位老人家在踢毽子。團友華姐童心大發,立即跑過去踢埋一份。我主觀認為,澳門有一定年紀的人應該也懂得踢毽吧,卻原來華姐未玩過,當天興許是她第一次玩。我陪她玩了一陣,她玩到見牙唔見眼,末了還買了一隻毽子回去。不知她有沒有拿出來玩一下呢? 太 皮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