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和萬方 澳門一直被視為多元文化共存之地,這可不是輕描淡寫,或理所當然的,當中實在深藏學問,也是經歷長時間磨合,來之不易。關鍵是擁有不同族群文化的同時又保留傳統,談何容易。 且看美國,向來標榜多元、平等、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即DEI)的核心價值,總是以平等及包容不同種族、宗教、膚色、性別自居。然而,當特朗普上場,大出奇招,霎時捲起衣袖便揮刀撤銷DEI,也意味着“多元共融”的寶塔搖搖欲墜、面臨崩塌。總統的章法雖然奇特,但他顯然發覺多樣性浪潮對主流之衝擊,甚至造成社會分化,難以招架,而且涉及經濟和政治因素。 或許我們更體會澳門“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科學性和深層意義。在傳統與融和之間取得平衡確非易事。回顧歷史,面對洶湧而至的西方文化,東西方兩個遙遠國度在此產生碰撞,澳門是以強大的文化自信包容接納,但並不放任,令西方思想在懂得尊重的前提下融入共存,互相都沒有被征服。恰如道教文化陰陽五行生剋制約的生存原理,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生態環境。 誠然,在不同族群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澳門也無可避免地出現矛盾或糾紛。不論一九二二年的捷成案,澳葡士兵調戲一名中國婦女引起民憤,葡警打死打傷華人百多人,澳門發起罷工、罷課運動;又或是一九六六年的“一二 · 三”嚴重警民衝突事件,及許多案例可見,當澳門華人受到不尊重或不公平對待時,又往往得到國家強大的支援,對外來者予以抑制。 融和萬方是中華傳統的優秀文化價值,可見於澳門海洋文化的自信和純樸基因,包容差異、促進協作的特色,營造了具競爭力和創新性的澳門。傳統和多元,各自芬芳又彼此看見。 遨 翹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