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炒 資本主義社會,“利”字行先,任何搵錢方法都不會放過。但當然,犯法的事絕對不能幹,那麼,投機賺快錢最為理想,現炒現賣,轉手即賺,相當吸引。 自忖沒這等膽量和眼光,再者不多不少也有點“賭一鋪”的味道,因此從不跟着走。但畢竟人各有志,一樣米養百樣人,熱衷於此道者,大有人在,周遭所見,真有不少例子。不過切記,自己行為自己負責,萬勿輸打贏要,更不要到處賒借。 在過往很長的一段日子裡,確是投機炒賣的高峰期。那年頭什麼都可以拿來炒,地皮、房產、股票等等,恆常“炒賣中”,還有郵票和生肖鈔票,也曾在炒賣市場中佔一席位。現在演唱會門票、IP公仔產品是熱炒新貴,本錢不一定多,利潤卻可能很大,大家瘋搶,熱烈追捧,可見“炒”仍然是很多人的生財之道。但相對而言,似乎是沒以前賺得易、賺得快了。 雖然如此,但眾人眼裡好像就只看到或聽見:誰和誰因為炒賣什麼而賺了一筆,好生羨慕,其他的,也就沒有細問了。事實上,在炒賣市場裡,某人賺得的,其實是他人所蝕掉的;沒多久,原先賺得的,又會連本帶利落到其他人手裡,就是如此一場周而復始的遊戲。炒來炒去,往往返返,多少人最終在這漩渦中沒頂了。能在這場中機關算盡、吞噬對手的那些,絕非普通人,都是“大鱷”,但吃人的,最終也會有被吃的一天。 股票、地產、外匯、金融產品等等市場,合理投資即可,但若是拿來炒,在場內來回奔波,的確折騰,這種膽搏膽的討活方式,真不是人人幹得來,心血不足者,別湊這熱鬧了。 至於演唱會門票、IP公仔產品,留作自家欣賞,炒來幹啥? 彭海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