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主流色彩強 司空見慣的黑暗復仇 ——談《器子》 冤獄、喪女、復仇、犯罪、黑警。台片《器子》是通俗商業戲,鑽入黑暗角落、牽動觀眾情緒,很有舊港片的格局,只是細節模糊,許多轉折位鬆散乏力。 張孝全飾演的孤兒院棒球隊教練,妻子剛誕下女嬰,本來溫馨甜蜜,但女兒被人擄走,他自己亦被冤枉殺人入獄,十七年後出獄,決定為女復仇。見慣見熟的復仇故事,從調查醫院開始,一步一步查到販賣器官的黑暗世界,炮製連串的逼供鏡頭,情節總算曲折,轉折亦意外。警員緝兇過程強化兵賊難分的複雜劇情,後段更有長大的孤兒們反擊,主流色彩強。 很明顯,影片全走商業路線,逐步寫出有錢能買生命的惡劣人性,也刻劃出張孝全強烈的怒火,一正一邪互相交鋒。不過編劇在典型的復仇類型片中仍然守舊,而且謎面太大,查案過程中亦難以自圓其說,許多追逐、查案、殺人細節過度簡化,主角幾次綁架仇人皆易如反掌,被追殺中又輕易走甩,一切難有說服力。一個入獄多年的棒球教練,為何如此高智高能?導演亦處理得粗疏,鏡頭不足,導致幾場追打動作的連貫性很弱、流暢度不足。 全片採取無罪、有罪、原罪、贖罪來劃分四個章節,很貼題,也道出受害者也有罪孽。以暴易暴,以殺人來報仇,交織出罪中有罪的世界。不過最後的“贖罪”章節,張孝全重遇女兒,兩人在亦敵亦親的關係中展現不出微妙親情,遺憾、哀傷的情感通通淡化,力度不夠。後段觸及換心與“換女”陰謀,企圖搞出驚天懸疑性,但始終不合理,再次說明劇本忽視細節的合理性。 總覺得本片猶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B級港片,典型故事、堆砌情節、情理難通,過程看似懸疑神秘,到頭來司空見慣,未夠完整細緻。張孝全由頭演到尾,演得落力投入,一味狂怒悲痛,但平面化了,少了內心戲。 lhaio@yahoo.com.hk 小 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