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書寫與理論的二重奏



《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 作 者:洛楓 出 版 社:二〇四六 出版日期:2025年4月

    書寫與理論的二重奏



    “創作包含對世界和生活的論述,而評論蘊藏再造與更替的能量,都是‘藝術’的構成,不是依附、而是彼此平等的共存——時代遍地磚瓦,透視黑暗是一種優雅!”讀完這最後一句合上書本的一刻,心裡泛起一絲滿足感。以為談論理論的書大多因思想嚴肅,而行文都偏沉悶嗎?最初在書店見到這書時,打算看標題來選讀幾篇感興趣的,可是每篇的標題都很吸引,結果一篇接一篇地,就這麼讀完了整本《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

    書中的二十多篇文章涵蓋了寫作學、創作論、藝術評論的範疇。顧名思義,這是一本關於“書寫理論”的書,副標題“書寫理論的獨行者”有兩個指向:第一是個人指涉——研讀理論是一個漫長、孤絕和抗世的旅程,作者洛楓是文化評論人、學者(比較文學博士),從書中的文句,不難讀到她在此領域(或跨領域中)的多番個人體會;第二個指向是書中引述的理論大師和文學家,像是死於交通意外的巴特(Barthes)、為自己診症的弗洛依德(Freud)、為了逃避納粹政權而在邊境服毒自殺的班雅明(Benjamin)、不停地給自己挖井的村上春樹、承受童年創傷的里爾克(Rilke)、從捷克流亡到法國的昆德拉(Kundera)、經歷阿根廷極權統治的貝列西(Bellessi)、粉碎作者權威的福柯(Foucault)、透視黑暗和抗衡異化的阿甘本(Agamben)等。這些大師們一輩子特立獨行,通過書寫活出自身光彩,透過文字給後世留下豐厚的思想寶藏。翻閱紙頁如同穿越時空,讓今天的人們,尤其是孤獨的文字創作者或研讀者,打開一本書猶如打開一扇窗,有光映照,有風吹拂。

    《不合時宜的群像》聚焦歐陸哲學當代思潮,並討論了多位當代著名作者,從中尋找書寫理論的根柢,探求書寫的內在動力與自我要求,具批判力之餘,更是着重情感召喚。最初知道洛楓這名字,是其詩人/文學創作人的身份。她在這本談論“書寫理論”之書的自序〈暗夜獨行:理論的生命滋養〉中,便開宗明義道出,她的書寫策略不按照一般板着臉孔的學術格式,而是企圖糅合說故事的技巧、抒情的感官和論辯的邏輯等元素,不逃避個人言說或激烈而尖銳的觀點,通過轉化東西方理論大師或文學家的話語,來述說身處城市的時代身世。從她在書中對中文“筆者”這個“他我”的“自述之我”的反思與批判,也讓我頭一回認真地直視“筆者”這個自己間中也會使用的“代名詞”。而從多篇文中頻率不低的感嘆號使用,彷彿也讓人從文字與標點符號中,感受到她的一份真性情!

    “理論”賦予我們某種框架去認識作品與作者、觀察時代與自身、思考現實與行動。“評論”是細讀細看作品後,關於深思與細感的一門藝術,出色的評論總能二度啓發讀者的思維。打開《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既在閱讀大師們的思想精華,也在悅讀作者糅合其個人觀點、經驗、感受的私選清單。在這個越趨碎片化的時代,能不合時宜地讀一本(反問“當代”此時性並探討它的深層意義,又不限於此的)“不合時宜”之書,頓感一陣人間清醒。



    亞    詩



82

鮮花
67

握手
38

雷人
55

路過
4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