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對本澳文旅發展提出意見 開放市集體育藝團表演等用途 議員:扶持藝文拓表演區輻射 【本消息】多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時關注本澳文旅發展。 聯動藝團商界合作 馬耀鋒建議當局盡早完成活動數據及意見的收集,積極推動和徵集本地藝團及商界之間聯動合作和活動方案,透過建立便捷的場地使用申請平台,開放場地空檔期資訊並接受申請,或主動統籌舉辦市集、體育及本地藝團表演等其他用途, 以提增戶外表演區的使用多元性及綜合價值。同時,制訂本地藝文產業扶持機制,以及善用配套擴大表演區輻射作用。 張健中指出,分線管理、“團進團出、多次往返”等創新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澳琴旅遊的優勢互補,發揮澳琴優勢疊加效應,對澳門旅遊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議加強構建“澳琴黃金旅遊圈”,擴大區域旅遊吸引力,包括產品創新,以澳門的歷史文化為核心,疊加橫琴的生態遊、大健康等元素,打造主題聯程旅遊產品體系,形成系列別具特色的項目;聯合橫琴業界舉辦各類高質量文旅活動,培育國際文旅IP。 續探“文創+”新模式 梁安琪表示,隨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設立,澳門文創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本澳應依託區域合作大框架,持續完善與內地文化交流合作機制,推動兩地文化創意產業的多層次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與共贏發展,並繼續探索“文創+”的融合發展新模式,促進文化創意與其他產業的深度協同發展,創造更多的合作成果和社會效益,從而構建具澳門特色的多元文創產業體系。 陳浩星表示,暑假將至,這是提振澳門經濟、深化旅遊內涵的又一黃金檔期。當居民北上消費及網購成為習慣,更需積極提升旅客南下消費的吸引力,以文化體驗和社區旅遊為核心,推出創新方案,將澳門打造為兼具活力與深度的旅遊目的地,讓旅客不僅“路過”澳門,更“留下”記憶。建議化北上消費壓力為南下消費動力;以“活力澳門”為中心打造文旅品牌;深化文化體驗推動社區旅遊產業化;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 倡設舊區活化基金 胡祖杰建議加強世遺附近周邊環境的融合度和維修保養,同時加強對世遺周邊區域整體規劃和設計,讓視覺上和世遺建築產生連貫性和融和感,避免風格上產生落差感和突兀感。建議聯合專業團體,向有意參與樓宇維修的業主提供技術協助,解決維修或更新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同時給予業主適當的經濟援助和補貼,提升業主參與的積極性。對已完成改造的城區展開年度環境品質評估,重點監測建築外觀維護、公共設施完好率、居民滿意度等指標,及時修復破損設施等;設立舊城區活化基金,用於後續維護、文化活動資助與產業扶持,以利舊城區“建管並重”。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