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六月十七日下午,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阿斯塔納獨立宮舉行。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主持會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出席。這是習近平同中亞五國元首集體合影。(新華社) 傳承永久睦鄰友好 弘揚中國——中亞精神 六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出席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同中亞五國元首分別舉行雙邊會晤。中國同中亞五國已實現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夥伴、雙邊和區域命運共同體“三個全覆蓋”。從西安到阿斯塔納,這是首屆峰會兩年後,中國——中亞峰會首次在中亞國家舉行。峰會期間,六國共同簽署了《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成為中國——中亞關係史上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創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賡續友誼 “點亮”精神 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五國唇齒相依、休戚與共。中方始終視中亞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堅持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理念方針,同中亞國家平等相交、真誠相待,永遠親望親好、鄰望鄰好。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根植於兩千多年的友好往來,鞏固於建交三十多年的團結互信,發展於新時代以來的開放共贏。習主席在主旨發言中首次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中國——中亞精神”,為世代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四個“互”字精準概括了中國同中亞國家交往秉持的原則:“互尊”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信”是深化互信、同聲相應,“互利”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互助”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則指明了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路徑,指引地區合作開闢更加廣闊的前景。 共促合作 托舉繁榮 二○二三年五月首屆峰會結束之際,習近平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在西安種下六棵寓意團結的石榴樹。如今,中國與中亞國家互利合作正像石榴樹一樣,欣欣向榮、碩果纍纍,不僅為地區發展注入動力,也給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好處。西安峰會以來,雙方貿易額實現百分之三十五的大幅增長,去年達到九百四十八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六國貿易投資蓬勃發展,重大項目接踵落地,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形成了務實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格局。中國——中亞機制建立起十三個部級合作平台,秘書處全面運行,四樑八柱基本成型。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中哈第三條跨境鐵路規劃持續推進,中塔公路二期修復進展順利,中土能源合作穩步開展,越來越多中國城市開通中亞班列,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提質擴容,推動中亞地區由“陸鎖”向“陸聯”轉型,真正成為連通歐亞大陸的“黃金十字路口”。 本屆峰會最鮮明的主題是六國元首共同宣佈二○二五年至二○二六年為“中國中亞合作高質量發展年”。習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見證簽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這是中國首次同周邊單一區域內所有國家整體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將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為包括中亞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與各國攜手走出一條寬廣的共同現代化之路。 護佑安寧 偕行致遠 當今世界,各種新舊問題與複雜矛盾疊加碰撞、交織發酵,伊以衝突驟然激化,烏克蘭局勢延宕難解,G7峰會草草收場、成果寥寥。習近平主席強調,歷史不能倒退,應當向前;世界不能分裂,應當團結;人類不能回到叢林法則,應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動盪變革、戰亂叢生的國際形勢下,習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得到中亞國家普遍認同,各方從聯手打擊“三股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販毒,到堅決反對外部干涉和策動“顏色革命”,着力破解地區安全困境,為地區百姓安居樂業築起牢固屏障,有力維護共同安全利益與地區和平穩定。中國——中亞機制的戰略意義更加凸顯,生動回答了“人類社會向何處去?亞洲前途在哪裡?”的時代之問,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典範,深刻啟示世界要以同心合力、和衷共濟衝出迷霧、走向光明。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早已深度嵌入中國與中亞國家交往合作的歷史畫卷。上世紀四十年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在阿拉木圖期間,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結下跨越國界的兄弟情誼,鑄就了澳門與中亞國家永遠的精神紐帶。二○二四年五月,外交公署組織四十餘名澳門青少年赴阿拉木圖參訪,在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偉大倡議首倡地,感悟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探訪冼星海在哈足跡,傳承愛國奉獻、堅韌不拔的“ 星海精神”。我們相信,星海精神必將持續激勵澳門各界同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中亞國家人民攜起手來,深化務實合作、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共同譜寫絲路友誼新樂章! 人間正道,風景正好。展望未來,中國同中亞國家將在逐夢現代化、共築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繼續偕行致遠,共同書寫促進區域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壯闊新篇! 龔聲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