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台自造潛艇海試後疑變形



“海鯤號”完成海測後返港 (中央社)

    台自造潛艇海試後疑變形



    【香港中通社十九日電】台北消息:台海軍自造潛艇“海鯤號”日前首次出海測試,不過艦身疑似出現“鼓包”,周邊外殼也有明顯凹凸不平。

    “海鯤號”十七日上午駛出高雄港進行海上測試,經過六個多小時的測試後返港。首次海試沒有展開關鍵的下潛試驗,僅進行了浮航以及動力系統測試,確認所有系統、儀器正常運作。

    台船發聲明非變形

    測試過程中,“海鯤號”被發現艦身出現“鼓包”,艦體側身也有多個皺褶,明顯凹凸不平整,疑似變形。

    對此,負責潛艇建造工程的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今日發聲明稱,船殼凸起處裝置了聲納系統,並非艦體變形。台船強調,將持續以最高安全標準,按照計劃實施各項科目檢測。

    有島內軍事專家稱,這可能是水面船艦普遍存在的“瘦馬效應”,也就是船艦外層鋼板因自身厚度較小,容易出現輕微的凹凸形變。加上艦體黑色塗裝在光線折射下,凹凸不平現象會更明顯。

    建造過程一波三折

    “海鯤號”進展深受關注,與其一波三折的遭遇密不可分。由於台海軍缺乏建造潛艇的核心技術,不得不秘密從海外引進關鍵設備和招攬技術專家,但過程中問題頻出。“海鯤號”下水後,去年一度盛傳“進展順利”,最快當年九月就可以海試。但隨後“海鯤號”大量零件燒壞,導致海試延期。還有報道稱,其泊港測試有超過七十個項目未通過,需要改正後再補檢測,全部通過後才能出海,恐怕要延後到今年四月。但到了今年四月,“海鯤號”的海測時間再度推遲。

    潛艇整體性能有限

    大陸《環球時報》引述軍事專家的分析指出,從公開信息和現場照片判斷,“海鯤號”整體性能有限,不但建造工藝存在瑕疵,而且艦體也未鋪設消聲瓦等降噪設備。該潛艇屢次推遲海試,反映其基本性能可能不符合設計要求,才會額外花時間改進。

    如今該潛艇距離計劃服役時間只有幾個月,在緊迫的海試過程中是否會再出問題,還不好說。



26

鮮花
84

握手
50

雷人
35

路過
1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