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已註銷 十一點十七分,林曉確認女兒糖糖終於睡熟,輕手輕腳地關上房門。 她疲憊地走向客廳,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一歲半的女兒今天格外鬧騰,從早上七點起床到現在,幾乎沒有一刻消停。林曉的眼皮沉重得幾乎睜不開,但屬於她的時間才開始。 她攤倒在沙發上,打開茶几上的手提電腦。屏幕亮起的瞬間,她臉上疲憊的線條似乎舒展了一些。登入社交平台,她也熟練地切換身份——從“林曉”到“美鹿亂撞”。頭像是一個留着粉色短髮的少女,大眼睛閃爍着狡黠的光芒,與林曉本人毫無相似之處。現實中,她是一個穿着寬鬆T恤、頭髮隨意扎起的母親;而網絡中,她是自由奔放、周遊世界的“美鹿亂撞”。 “今天在京都的巷子裡遇見了一個帥氣的咖啡師……”林曉編造着不曾發生的邂逅。她從未去過日本,但不妨礙她描繪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或者嵐山竹林中小徑的幽靜。這些場景都來自她深夜刷過的旅遊博文和日劇。發佈不到十分鐘,點讚和評論就開始湧入。 “美鹿太會撩了!” “那個咖啡師後來呢?” “好羨慕這樣的生活啊。” 林曉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但一聲微弱的呼喚讓林曉猛地合上電腦。糖糖站在房門,揉着眼睛,小臉甚是不安。 “怎麼了寶貝?”林曉迅速起身,所有的疲憊瞬間被拋到腦後。 “怕怕……”糖糖伸出小手。 林曉抱起女兒,感受着那個小小的、溫暖的軀體緊貼着自己。 “不怕不怕,媽媽在這裡。”重新哄睡糖糖花了將近半小時。當林曉再次回到電腦前已是凌晨。她嘆了口氣,還是在評論區回覆了幾個熱情粉絲。其中一條私信引起了她的注意。 “你的文字有種特別的感染力,雖然明知道是編的。有興趣把這些故事整理成書嗎?我是夏風出版社的編輯程遠。” 林曉盯着這條消息看了很久。這是第一次有人看穿她故事是虛構的,卻竟然給予肯定。“謝謝欣賞。不過你怎麼確定是編的呢?”對方幾乎秒回:“凌晨在發旅遊日記,要麼失眠,要麼在逃避什麼。真實的旅行者不會在這個時間更新。” “那你覺得我在逃避什麼?”她試探性地問道。 “不知道,但你的文字裡有種渴望,像是被困住的人在夢遊。”程遠的回覆讓林曉的手指懸在鍵盤上,久久沒有落下。 最終她只回了一個笑臉表情。那晚她失眠了,腦海迴蕩着那句話——“像是被困住的人在夢遊”。 第二天,林曉像往常一樣被糖糖的哭聲喚醒。她機械地準備早餐、換尿布、陪玩積木,但心思卻飄到了昨晚的對話上。午休時間,趁着糖糖小睡,她忍不住再次登錄“美鹿亂撞”的帳號。程遠又發來了消息:“抱歉,昨晚可能說太多了。不過出書的提議是認真的。你的文字有市場。” 就這樣,林曉開始與程遠頻繁交流。他比她想像中更加了解寫作,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她故事中的亮點和不足。不知不覺間,“美鹿亂撞”的粉絲突破一萬,而程遠也成了她最忠實的讀者和最嚴厲的批評者。 一個月後的深夜,林曉發佈了一個新故事——“美鹿”在清邁遇見了一個神秘男子,兩人還一起吃晚餐。這個故事比以往的任何一篇都更露骨、更大膽,評論區立刻炸開。 “美鹿終於戀愛了?” “這個男人是誰?求照片!” “好羨慕這樣的邂逅啊!” 程遠的私信很快到來:“這篇寫得很好,不過……這是有原型嗎?” 林曉咬着嘴唇。這個故事,確實有原型——程遠本人。雖然他們從未見面,但通過文字交流,她已經在腦海中勾勒出了他的形象:溫和、聰明、善解人意。 “你猜。”她回覆道,心跳加速。 “我希望是我。”程遠的回覆讓林曉的臉瞬間發燙。 他們聊到天亮,話題從寫作擴展到了生活、理想,甚至童年回憶。林曉小心翼翼地避開所有關於婚姻和孩子的話題。 第二天,林曉在超市排隊結帳時,手機震動了一下。是程遠發來的消息:“我想見你。下周可以一起吃個飯嗎?” 林曉的手一抖,差點把手機掉在地上。她看着購物車裡正在啃手指的糖糖,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罪惡感。 “我……那周可能遠遊了。” “那你在哪裡?我可以去找你。”程遠似乎鐵了心要見面。 林曉沒有立即回覆。回到家,她給糖糖餵午飯時心不在焉,把蘿蔔泥弄到了孩子的衣服上。糖糖不高興地扭動着身體,林曉才回過神來。 “對不起寶貝,媽媽今天有點走神。”她擦拭着糖糖的衣服,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她正在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美鹿亂撞”的生活,忽視真實的、需要她的女兒。那天晚上,當糖糖入睡後,林曉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打開電腦。她坐在客廳裡,盯着黑暗中的某一點,思考着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美鹿亂撞”給了她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但現在這個虛擬身份正在侵蝕她的真實生活。 她打開手機,看到程遠又發來了幾條消息,詢問她何時方便通話。林曉深吸一口氣,回覆道:“我需要一些時間考慮。最近有些事情要處理。” 放下手機,她決定暫時遠離“美鹿亂撞”的帳號,專注於現實中的責任。但是三天後,當糖糖突發高燒,林曉整夜照顧她而無法入睡時,那種被困住的感覺又回來了。 凌晨四點,確認糖糖的燒稍微退了一些後,林曉鬼使神差地打開了電腦。她需要逃離,哪怕只是片刻。 “美鹿亂撞”的帳號有上百條未讀消息和通知。她忽略了大多數,只點開了程遠的對話框。最後一條消息是:“你消失了。我很擔心。請至少告訴我你沒事。” 林曉的眼眶濕潤了。在這個虛構的身份背後,有人真正關心着她的存在與否。這種被在意的感覺,在成為母親後,她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了。 “我沒有事,只是最近很累。”她回覆道。 幾乎是立刻,程遠回覆了:“終於!我差點要報警了。你確定只是累嗎?聽起來情況更嚴重。”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被關在籠子裡。” 發出去後她就後悔了,這太接近真相了。但程遠的回覆出乎她的意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籠子。我的工作是其中之一。寫作可能是你的鑰匙,但不要讓它成為另一個籠子。” 這句話擊中了林曉。她突然間意識到,“美鹿亂撞”這個身份,最初是為了自由,但現在卻成了另一種束縛——她必須不斷維持這個謊言,不斷編造新的故事來滿足粉絲的期待。 “你說得對。”她回覆道,“我想我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無論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會支持。但請答應我不要再突然消失了。即使只是偶爾,也讓我知道你平安好嗎?” 林曉感到一陣溫暖湧上心頭。她正要回覆,糖糖的哭聲從臥室傳來。 “我得走了,謝謝你的理解。我會盡量保持聯繫。” 接下來的兩周,林曉只在糖糖午睡或晚上熟睡後簡短地更新一些內容。程遠似乎察覺到了她的變化,不再催促見面,而是成了她的傾訴對象。林曉小心地分享一些真實的煩惱——當然,都是以“美鹿亂撞”的單身女性身份。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被困在別人的期待裡,”一天晚上她寫道,“不得不扮演一個不是我自己的角色。” 程遠回覆很快:“那就創造一個舒服的角色。” 這句話給了林曉靈感。也許她不必完全放棄“美鹿亂撞”,而是可以調整這個角色,讓它更接近真實的自己——一個渴望自由但也深愛孩子的女性。 她開始嘗試在故事中加入更多關於家庭、責任與個人慾望衝突的內容,意外地獲得了更多共鳴。原來,有那麼多讀者也在經歷類似的掙扎。 一個月後,程遠再次提出見面:“我這個周末會路過氹仔。如果你在那裡,我們可以偶遇。不用是‘美鹿亂撞’,就只是……兩個朋友見面。” 林曉看着這條消息,心跳加速。程遠怎麼會知道她家在附近?然後,她想起自己曾經在幾篇故事中提到官也街的某個咖啡館。 “好。周六下午三點,官也街的BLUE咖啡館。” 發完這條消息,林曉立刻後悔了。她怎麼能答應見面?但她確實渴望有人能看見並接受真實的自己。周六早晨,林曉站在衣櫃前,第一次為穿什麼而苦惱。最終她選擇了一條簡單的連衣裙,既不張揚也不過分保守。她把糖糖託付給鄰居王阿姨照看幾個小時——這是她第一次為了非工作原因離開女兒。 “媽媽要去見一個朋友,”她親吻糖糖的額頭,“很快就回來。” BLUE咖啡館隱藏在一條小巷裡,林曉提前十分鐘到達,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她的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桌面,眼睛不斷瞟向門口。 當程遠推門而入時,林曉立刻認出了他——和他在社交帳號上的照片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更高一些。他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林曉時沒有停留。林曉深吸一口氣,舉起手微微揮了揮。程遠愣了一下,然後走過來,臉上帶着困惑的表情。 “美鹿?”他試探性地問道。 林曉點點頭,突然感到一陣眩暈。她看到程遠眼中的驚訝和困惑,知道自己的形象與他想像中的“美鹿亂撞”相差甚遠。 “你……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程遠坐下後說道,努力掩飾着驚訝。 林曉苦笑:“更老?更普通?” “不,只是……更真實。說實話,我有點驚訝你會答應見面。我以為‘美鹿亂撞’永遠只會存在於網絡上。” “我也是這麼想的,直到……”林曉停頓了一下,“直到我意識到自己需要面對現實。” 他們聊了起來,起初有些尷尬,但很快找到了節奏。程遠談到了出版業的內幕和他對一些作家的看法,林曉則分享了一些真實的旅行經歷——當然,都是婚前的事情。她小心地避開了所有關於婚姻和孩子的話題。 “所以,‘美鹿亂撞’的故事有多少是真的?”程遠突然問道。 林曉攪動着咖啡:“場景和地點大多來自網絡和電視,情感……有些是真的。” “包括清邁那個故事?”程遠微笑着問道。 “那是個例外。” 正當氣氛變得輕鬆時,林曉的手機響了。是王阿姨發來的消息:“糖糖一直哭,說要找媽媽。我哄不好她。” 林曉的臉色變了:“對不起,我有點急事必須走了。” 程遠看起來有些失望:“下次還能見面?” “當然。” 林曉匆忙起身,卻在轉身時不小心碰掉了錢包。裡面的東西散落一地,包括糖糖的照片。 程遠彎腰幫忙撿起,當他看到照片時,明顯愣住了:“這是?”林曉感到一陣恐慌:“我……我得走了。”她抓過照片和錢包,幾乎是跑出了咖啡館。 回到家,糖糖已經哭累了睡着。林曉輕輕抱起女兒,感到一陣強烈的內疚。她到底在做什麼?試圖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生存,卻傷害了最需要她的人。 晚上,她收到了程遠的消息:“我想我理解為什麼你的文字那麼有共鳴了。你不必解釋。如果你願意,我仍然希望能出版你的作品——以任何你舒服的方式。” 林曉讀了好幾遍,眼淚模糊了視線。她先去看了一眼熟睡中的糖糖,然後回到電腦前,第一次以真實的身份寫下了一個故事——關於一個疲憊但堅強的母親,如何在深夜尋找自我的碎片。這一次,她沒有署名“美鹿亂撞”,而是用了自己的真名:林曉。 沈 晏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