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高山流水)易過借火?

易過借火?



    廣東人常說:“唓!呢嘢易過借火啦。”言下之意是:借錢雖難,借火很容易。

    少時,我在澳門,跟隨長輩到娛樂場(包括花街柳巷),最常見是去阿姑的香閨打水圍。阿姑照規矩向客人敬煙一番,然後替客人點煙。那時,打火機尚未面世,阿姑的纖纖玉指持着火柴,“嚓”一聲把火柴劃燃,就近為客人燃煙。對於自己的“溫客”,則把香煙咬在紅唇中,將香煙燃好,然後遞給對方。對方不但不嫌髒,還面有得色地接過來,大抽一番,以示“阿姑厚我”。

    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我回到故鄉謀生,形勢便大為不同。戰時物資缺乏,農村並無火柴廠,農民對火甚為珍惜。一般人家中,總是要留一點火種,以備不時之需。例如常常抽幾口“大碌竹”的人,總是把燃着的“香雞”留着,不使全熄。萬一要點燈或煮粥餵兒,只要把“香雞”用力一吹便行。但如果一時疏忽,連一點火種都沒有留下,便不得不向隔鄰借火。如果隔鄰不在家,便得跑到村中的更樓乞火。一般而言,更樓常常有人煨番薯芋頭,火爐中經常餘下火燼,不愁無火可借。

    萬一無火可借,可是一件麻煩的事,便不得不把老祖宗的方法搬出來,動用火鐮、火石。那是一副工具,以火石相擊火鐮,迸出火花,火花落在絨紙上,便生火種。把火種吹旺,便可生火。絨紙用老式的“草紙”搓揉而成,不是倉促可得,越是心急,越是不成。那時,想起澳門火柴信手可得,為之惘然若失。

    游擊隊中,煙鬼不少,有時煙癮大發,呵欠連連,若找不到點煙之火,駡天駡地,誠如廣東人所言:“吊癮吊到囉囉攣。”委實替他們難受。離開農村後,我移民外國謀生,誰料,也有借火不易之苦。

    在加拿大,我喜好狩獵,工餘之暇,秋冬之交,跟隨獵友到原始森林獵鹿。獵人出獵,相誡必須備有火種,以策安全。我是個不抽煙之人,平日並無攜帶火柴和打火機的習慣,只是依賴獵友攜帶,這是一個壞習慣。因為,我們追逐獵物時,因種種原因,常會迷途。身無火種,危險至極。

    例如萬一在追逐野鹿之時,遠離車子,找不到路,只能找個山洞避寒。山洞寒如雪窖,必須收拾枯枝,燃起篝火,一來可以保溫,二來可以防狼,三來可以燒烤獵物充飢。沒有火種,山洞中越夜越寒,冷得難以支持。談到防狼,比保溫更為重要。野獸畏火,生了篝火,野獸只敢隔火狂嗥,不敢進犯,否則,牠們就不會對你客氣了,成群結隊而來,獵人反而變成牠們的獵物,讓牠們享受一頓免費盛宴。

    我有一次與朋友出獵,找不到車子,兩人都是大頭蝦,忘了帶火種,天已入黑,正徬徨無計之際,幸而聽到隆隆車聲,原來是另一組獵人興盡回家。我們連忙豎起拇指,求搭順風車,始能脫險。事後回想,不寒而慄,引以為戒。

    對於借火,感慨良多。



    馬行田



34

鮮花
75

握手
60

雷人
37

路過
4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