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錄治標 提托所質素為本 近年來,幼兒在托兒所的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社工局擬下季推行“托兒所攝錄計劃”,在幼兒床區及活動區安裝閉路電視,加強監管,避免糾紛時各執一詞。措施回應社會訴求,但處理攝錄資料則可能再次引起對幼兒私隱保護的顧慮。 本澳雙職家庭多,不少家長選擇將幼兒交由托兒所照顧,因此托兒所是幼兒長時間停留的場所。幼兒表達能力有限,一旦發生意外或糾紛,如受傷、不當對待等,往往難以還原真相。本澳托兒所曾有相關案例曝光,二○二三年一宗四個月大女嬰在托兒所死亡的事件引發較大迴響。安裝攝錄系統能提供客觀證據,避免“羅生門”,既保護幼兒權益,也讓托兒所管理更透明。 內地許多幼稚園及托兒所早已安裝攝錄系統,部分甚至允許家長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實時監察。雖然提升了透明度,但也引發私隱爭議。香港的托兒所及幼稚園普遍設有閉路電視,但通常只用於內部監管,不開放家長實時查看。同時,機構須妥善保管錄影資料,並遵守私隱條例。香港更強調提升幼教人員專業培訓,而非單純依賴監控。相比之下,澳門的計劃較接近香港模式。 澳門個資局早前向社工局發出相關許可,對“托兒所攝錄計劃”設定嚴格限制,例如僅限特定區域,如床區、活動區拍攝,避免過度侵犯私隱。錄影的查閱亦有嚴格規定。家長亦有知情權,可選擇是否讓子女入讀參與計劃的托兒所。體現了自願參與、有限使用的原則,值得肯定。 安裝攝錄機的初衷是保障幼兒安全,但技術手段終究只“治標”,真正的核心在於“治本”,提升托兒所的管理水平與保育人員的專業素質才是良策。長遠應加強對托兒所員工培訓及考證,建立更完善的照顧標準與溝通機制。托兒所開誠佈公,鼓勵家長參與督導,例如定期開放日、透明化日常運作。政府定期巡查,確保托兒所服務質量。 為有效落實“托兒所攝錄計劃”,相關部門須持續檢討,平衡各方利益,最終目標是讓幼兒在安全、信任的環境健康成長。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