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空間站擴展艙段將擇機發射



張璐展示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科學實驗櫃模型(王維攝)

    空間站擴展艙段將擇機發射



    國新辦十七日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建設一線的五位代表,圍繞“自立自強發展載人航天”與中外記者交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介紹,目前,中國空間站在軌安全穩定運行,航天員已是常態化在軌安全駐留,先後接納了九個任務乘組進駐,進行了六次太空會師;中國空間站正在發揮國家太空實驗室職能,各項空間應用實驗有序展開;航天員在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後續,我們將研製並擇機發射空間站擴展艙段,以不斷提升中國空間站能力,滿足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

    跑出中國“加速度”

    載人航天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由十四個大系統、上百個分系統組成,參與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十萬科研人員,是彰顯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典範,凝結着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李英良介紹,二○二二年,他與技術團隊一道,如期建成了我國空間站,圓滿實現了“將中國人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實現太空行走,突破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解決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用全勝的優異成績,在太空探索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國航天的“加速度”。

    多項實驗突破進展

    “我們全程參與並且見證了整個空間科學和應用從‘跟跑到領跑’全過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指揮助理張璐,是一名“八五後”航天人。他在現場帶來一個空間站核心艙科學實驗櫃的模型——無容器材料科學實驗櫃。他說,我們最早上天的科學實驗櫃之一,真實的櫃子比這個大得多,大概有一點八米的高度。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將地面上各類學科的綜合性實驗室搬到太空裡去,放進這個不到兩立方米的實驗櫃內,支持科學家開展相關科學和應用研究。他透露,“如今,利用這些科學實驗櫃,果蠅、斑馬魚、水稻,還有複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正不斷取得國際上的突破進展,很多很好的成果得到了推廣應用。”

    測控通信覆蓋全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着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測控系統專家孫威介紹,二○○三年,航天英雄楊利偉完成中國首次載人飛行壯舉的時候,我國測控通信系統的覆蓋率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也就是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圈的九十分鐘裡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時間約十三分鐘能夠與地面通信。今天,測控通信信號幾乎覆蓋全程,通過空間站內設計安裝的無線通信設備,可以保證航天員與地面的科研人員、家人及朋友進行順暢的音頻、視頻通信。

    作為着陸場系統的副總設計師,孫威還提到,我國神舟飛船返回着陸、覆蓋陸海空天多層立體載人航天搜救體系,可用衛星實時搜索飛船信標,用光學望遠鏡拍攝飛船返回全過程,用直升機運送搜救隊員第一時間抵達飛船落點,用醫監醫保車為航天員提供舒適的重力再適應環境,保障了每一名航天員平安回家。

    要超車先自立自強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指令長費俊龍,不僅見證了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會師”,也親身經歷了中國空間站的建成,充分理解了“把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這句話的份量。他感慨說,要想彎道超車,必先自立自強。



79

鮮花
70

握手
1

雷人
100

路過
4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