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的隱喻 玩具還是財金 根據福布斯即時富豪榜,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目前身家為二百○三億美元成為河南新首富。 一個塑膠娃娃被炒到原價三十倍,明星帶貨引爆全球搶購潮,泡泡瑪特靠盲盒玩法年賺一百三十億元,隱藏款收益率百分之三百碾壓黃金。這不僅是玩具,更是Z世代的社交貨幣和另類投資。 這個長着鋸齒尖牙、看起來“醜萌”的搪膠毛絨玩偶Labubu,來自泡泡瑪特的“初代”IP,如今卻成了風靡全球的“香餑餑”。在美國,即便Labubu因關稅提價百分之三十,仍擋不住凌晨就開始排隊的搶購熱潮。有人說,Labubu打破了中國製造只能靠“性價比”取勝的刻板印象。它不僅衝破了美國的關稅封鎖,還讓“娃粉”甚至不惜溢價幾十倍入手——被戲稱為“塑膠茅台”,“接娃”出店後身價立刻翻倍。 Labubu之狂熱甚至影響其他界別,西安一間銀行舉辦了一場被戲稱為“銀行界泡泡瑪特狂歡”的活動,規則“簡單粗暴”:新客戶存五萬元定期三個月,就能獲得一個Labubu 3.0系列盲盒。消息在社交平台炸開後,評論區瞬間被潮玩愛好者攻陷——“為了Labubu,我願把彩禮錢先存進去!”、“外地能辦嗎?我現在買機票!”……Labubu這把火,燒出了潮玩的無限可能,在這個瘋狂又迷人的時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被年輕人捧上神壇的“茅台”會是甚麼!拆盲盒的驚喜感,或許正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隱喻——你永遠不知道,拆開的是玩具還是理財產品。 仙 迪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