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廉守正 慎始敬終 廉署年報如同明鏡,又再照出公僕管理的亂象。 海關人員聯手醫生長期詐騙病假,涉案者人均缺勤千日却照領百萬薪酬,公帑在制度漏洞中無聲流失;治安警員僞造打卡頻繁離境,執法者公然違法違紀。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小事一樁”,但正是這些“小事”,蠶食特區政府公信力,動搖居民對政府的信賴,尤其執法者知法犯法,成何體統? 另有公務人員涉詐取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顯見相關部門資助審批和監管不足,應亡羊補牢。未來增加基金資助的透明度,包括申請信息、審批結果、資金使用情況等,接受社會及公眾監督。適時建立信息查詢平台,方便公眾了解基金資助的具體情況,並鼓勵公眾舉報可疑行為。 紀律部隊出勤、請假等屢出問題,雖涉案人數不多、樹大有枯枝,但“蛇王”長捉長有,相關部門有必要認真審視,全方位優化出勤記錄及視像監控設備系統。關鍵仍在於抓緊人員管理及紀律執行,人性管理過猶不及,會過度寬容甚至縱容;紀律鬆散、獎懲不公,“蛇王”無所敬畏,很容易走上貪腐之路。 對違法違紀人員,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遷就。及時公開處理結果,發揮警示作用,形成威懾力,讓其他公職人員引以為戒。公權力執行者應嚴守規範,不可踰越法律底線。 公務員手握公權力,當以“慎始敬終”自省,勤勉守時非小節,實爲公信力基石。廉政公署全年六百多場誠信教育活動值得肯定,但更需將持廉守正的基因,深植於公務員晉升考核與日常管理中,確保所有公僕牢記“忠於職守”。 本澳正處多元產業轉型的關鍵期,公務員隊伍的清廉高效直接關乎特區競爭力。唯有以制度爲盾、以教育爲刃,方能讓公僕以“服務居民”本位,爲“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築牢最堅實的堤壩。 夏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