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共護樓宇安全 本澳樓宇外牆批盪及混凝土保護層剝落事件頻發,工務局數據顯示,去年累計處理私人樓宇維修工程案卷逾二百宗,巡查建築物失修個案逾四百次,並向業主發出近二百五十份檢查及維修通知。數據揭示,隨着風雨季節來臨,樓宇老化問題已從個別隱患演變為公共安全威脅。 潮濕環境加速混凝土結構老化,一塊看似不起眼的剝落磚石,從高空墜落就可能成為傷人的“兇器”;脫落的招牌、凸出物等,也隨時可能危及行人與車輛安全。類似悲劇並非沒有發生過,這些慘痛教訓時刻提醒我們,樓宇安全無小事。 法律規定,業主須每五年進行強制性樓宇檢測。政府近期清拆果欄街殘危樓宇,彰顯“危及公眾安全即主動介入”執法原則。然而,現實中仍存在執法瓶頸,今年首季發出的維修通知中,僅部分業主按時履行義務。 樓宇安全是社會責任的體現,業主應主動檢查外牆狀況,政府需強化執法與資源投入,社區組織則充當溝通橋樑,推動形成維修共識,讓居民在風雨中安居。 悅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