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放棄哪些對華出口管制? 英國當地時間十日,在倫敦舉行的中美貿易談判結束第二天會談。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經過兩天談判,雙方已就貿易框架達成共識。美方代表亦對談判結果表示積極。 此次會議是中美日內瓦會議之後的首次重要談判,媒體聚焦美國對華科技出口限制可能放鬆,以換取中國放寬稀土出口限制。 十一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中美倫敦經貿會談成果結合了兩國日內瓦共識與五日中美兩國領導人電話會議的成果;雙方已達成實施日內瓦共識的框架,若獲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批准,將予以實施;而達成框架只是第一步,以消除中美經貿方面的負面情緒;美國關心的稀土和磁鐵問題,預計將在框架中得以解決。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則表示,中美保持着密切聯繫,雙方目前沒有安排其他會議,美方將盡快採取行動。 美掀“供應鏈之戰” 資深財經、國際評論員魯寧介紹,在中美日內瓦會談後,中美關稅戰有所降溫,但特朗普政府立刻展開對中國的“供應鏈之戰”:其一、禁止美企對華出口電子設備(含芯片)設計自動化軟件(EDA),其二、禁止美企對華出口核電站零部件,其三、禁止美企對華出口液壓油設備,其四、禁止美企對華出口關鍵基礎石化產品乙烷和丁烷,其五、暫停向中國出口民用航空發動機技術及零部件。另有消息稱,白宮每周都在醞釀新的“供應鏈之戰”之物項並擇機推出,以逼迫中國放鬆對美稀土出口管制。 在這種氛圍下,中美緩和關稅戰、貿易戰的氛圍顯然不足。六月五日,中美兩國領導人通電話。從公佈出的消息來看,雙方態度比較積極,均釋放出化解當前僵局的信號。自九日起,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在倫敦開始了首次會議,以落實兩國領導人的電話成果。儘管磋商後雙方尚未介紹詳情,但從已有信息看,會談可能取得較積極成果。 關鏈是美落實程度 魯寧分析,對於上述禁止物項中的第二、第三、第四等三項,倫敦會談後美方大概率會宣佈放棄。就第一項,魯寧認為美方讓步的可能性較小。懸念最大的是第五項,若停供C九一九客機發動機(美國GE與法國賽峰合資生產,停供需要法國採取共同立場),以及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生產的航電系統等,在未來數年對中國大飛機產業的打擊較大。但中方近期採取了兩項針對性舉措:其一、重新開始接收波音七三七新機,關稅稅率恢復至關稅戰之前的百分之一;其二、提前披露法國總統馬克龍以及德國新當選總理即將訪華的消息,同時披露有望簽署購買二百餘架空客新機的合同,多管齊下逼迫美方三思而行。綜合各方因素,美方就此作出讓步的可能性依然較高。 魯寧表示,特朗普不會不清楚,要想使中方在稀土對美出口管制上有實質性放鬆,必須拿中國急需的部分高科技產品作交換。倫敦會談美國適當放鬆出口管制應該不是問題,問題是放鬆到多大範圍及日後實際落實程度。 (香港十一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少喆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