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邊科 ?》場內觀眾 反應熱烈 用喜劇解構澳門時事 ——觀《搞邊科?》 第三十五屆澳門藝術節此前圓滿結束,每年必看的土生土語話劇作為壓軸,為藝術節添上濃厚的本土氣息。為何本土?又為何濃厚?澳門土生土語話劇團得意之作《搞邊科?》,向觀眾拋出一連串問題,帶你去聽澳門不同的“話”,看本地時事。 《搞邊科?》故事圍繞澳門一間補習社展開。時移世易,老舊的補習社空降了新的管理者薛密多,他將進行一系列改革。面對將補習社打造成大灣區與葡語系國家文化交流樞紐,這個宏大又異想天開的想法,主角薛密多發生一些轉變。 土生土語話劇演變至今,已然成為以喜劇形式談論、調侃時事的劇作,其內容不乏澳門市民關注的議題,包括:中葡平台、大灣區急速發展,澳門教育現狀,以及北上生活置業等等。也有較貼地的民生事,如近日的襲警事件、惡搞澳門街名、交通罰款、現金分享計劃等。即使觀眾並非土生葡人,仍會因話劇內容啼笑皆非。 整體而言,今年作品對時事捉得較緊,話劇主線內容相對平實。以往的歌舞元素、與觀眾互動部分皆有削減,高潮不夠,好在搞笑搭夠。演員方面,筆者最欣賞是演員們的台詞功底、表情轉換和台上走位,非常專業,看得出他們排練用心。特別是小演員們,他們還有歌舞部分,但毫不怯場。舞台佈置方面,如同短片所言,整齣話劇只用了幾塊電子屏幕,在舞台上錯落擺放,既簡單又有立體感,同時減輕了劇團的負擔,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演員身上,一舉幾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話劇好幾幕都混合了其他語言,如廣東話、普通話、英文。劇中兩位女演員馮靖寧與賈嘉慧,為配合劇情,語言轉換流暢。這種轉變,相信會引起討論,事關土生葡語是土生土語話劇重要特色之一。不過,加插其他語言有利擴大觀眾市場。雖然說舞台上方附帶中文字幕,但當台下觀眾聽到自己的常用語時,相信倍加親切。 如上述所言,劇作主線內容鋪得較平坦,結局也是突然地收尾。補習社面臨倒閉,本來取消投資的大老闆又出現表示願意繼續課金,只為作出一些貢獻。不過,觀眾當下已不在乎如何收科,位位拍爛手掌。也許《搞邊科?》的吸引力就在這,利用滑稽的劇情,道出日常的所見所聞。那一刻,觀眾與台前幕後都如同一個共同體,無須再多的劇情,中心思想已講出來。土生土語話劇的凝聚力就不止土生群體,而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澳門人。 玥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