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姓吳   是認識吳緯婷的開始

    姓吳    是認識吳緯婷的開始 



    結識“吳”緯婷,而且一見如故,跟都姓“吳”有干係。二〇一九秋末、疫情來襲前一年,震怡基金會頒獎典禮上,她上台領取新詩獎時,一名小女孩不怕人多生分,跟着上台,或拉着緯婷、或拉着她的衣襟,坐一起的評審與我小聲說,“這麼年輕,孩子這麼大了呀……”

    原來不是孩子,而是兄長的女兒。緯婷住宜蘭、又姓吳,難免讓我想起吳沙。清乾隆人士,曾經率領族人開墾宜蘭。“吳”氏宗親名人着實不多,而且我幼時,曾經收看華視電視台改編吳沙生平,讓我在記憶的翹翹板上,悄悄放置吳沙、吳緯婷。緯婷若知道我的心思流動,可能會笑暈。

    不知曉吳沙、吳緯婷有無連結,但八百年前肯定都是一家了。二〇二四年底,我與緯婷等人,應黃大魚基金會邀請,於宜蘭各個高中院校,進行快閃式演講,我正好有機會聽了一場緯婷,聽她細述宜蘭與她的人生互涉,更知道緯婷與宜蘭情感深篤。

    原鄉與緯婷有着療癒關係,且是人生困惑的解碼,她穿梭田園宜蘭與城市雙北,泥路深處明鏡出現,山林成為緯婷映現自己的方式。《寂靜山徑》,“我們在那不可抗拒的/甜涼的撫摸中/成為一行泥土上荒裸的/突然甦醒的樹木”。《山丘》,“漂亮的山丘是/亡者居住的地方”,荒蕪、荒原,是詩人回顧過往與改變的蹤跡,緯婷塑造的原鄉呼喚並非“地誌詩”,而是一種手勢、一個指引,在她的信仰山林回歸中,勾起讀者的原鄉。地名、鄉鎮,化為更寬闊的語言符碼。《焦慮》,“荒地裡最碩大的形體/我自己即是上好的肥料”,以私己之情,纏綿眾人之意。

    這是情意的擴大、極大,認識地名,繼而錘鍊地址,再來成為地標,故而遷徙了、流浪了,夜寂時分,拿出心靈羅盤,指針跳躍中,隱隱約約、閃閃爍爍,然後明明朗朗。

    震怡基金會頒獎典禮後,我與緯婷互相贈書,散文集《行路女子》被我帶到廈門、杭州,果真“行路”呀。旅途上,曾經扼要記錄《行路女子》的特色,“

    音節晴朗,比喻用語活潑生動,古典與西方知識相處融洽。相對客觀的角度,讓理路變得清晰、心境變得晶瑩。”再則,“文字的巧思很多,尤其詩意飽滿。隱喻跟象徵常常點到為止。”

    留白處,也許是“結尾”或者“截尾”,截去更多的說明。去處、來處,不必多做分說,所以是“行路”、所以已在“旅途上”,而若綜觀緯婷作品集書名,“行路女子、一次性人生、白T”,都是清淺如潮、音節輕揚,關於人生之沉重,足跡上的泥漿或輕塵,灑淨、除魅,然後轉化、幻化,都是緯婷的修練。

    《一次性人生》裡頭“潮”、“水”繁多引用,再到了《白T》路徑歧出,緯婷的行進軌跡潮聲不斷,繼而行路不止,居無定所,然後流動有址,感到一個巨大的心靈圖像朝我貼近。我忽然有感,讀緯婷,不要被幾本、一本、一詩、一句、一字拘束,而去想像一個人與她的作為。

    只是姓“吳”,未必就挺姓“吳”的。二〇二三年冬初,緯婷《購物男子》獲得第十九屆林榮三得獎小品文,英俊多才的夫婿陪伴領獎。多年不見緯婷,再見時充滿歉意,“很遺憾哪,我沒有給購物男子高分……”那一年我擔任決審委員,訥訥地還想解釋些甚麼,緯婷嫣然一笑,她極可能想着,反正吳老師不愛這篇,總還有人愛,你瞧,我不還是得獎了嗎?評審之“惡”,莫過於遇到得獎作家,還原評審現場,卻缺了這一票。

    緯婷笑得甜且開心,倒是我經常“吳”中生有,胡亂想着。我曾經受邀參觀吳沙舊居,曾經為詩,“潺潺,水的複沓/石頭與水誰主誰客……一條河流,沙沙印拓歲月/記有石頭在它的上游”。

    也以此文記錄我與“吳家”緯婷的上游。



    吳鈞堯



85

鮮花
52

握手
9

雷人
93

路過
6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