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 國家海關總署日前發佈資料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百分之二點五,其中出口增速達到百分之七點二。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代表在英國倫敦開始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各界高度關注。分析認為雙方開展面對面對話,將有助於加強兩國經貿關係,深化相互理解信任。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二○二五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貨物貿易在外部壓力下保持較強韌性。有分析指,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後,對美出口出現反彈,同時中國海外市場多元化發展持續推進,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個別出口市場劇烈波動帶來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在英國倫敦舉行。此次會議是中美兩國元首日前通話推動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在雙方能否就一些根本性問題達成共識。全球投資者和領導人都希望中美這兩個大國能夠緩和彼此的經貿爭端。 近期,美國推出一系列單邊關稅措施,嚴重擾亂全球經貿活動,損害世界經濟增長前景。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美方所謂中美貿易“不平衡”成為加徵關稅的主要藉口。但美方將經貿問題泛安全化才是癥結,這一思維若不調整,將成為各方合作共贏的最大障礙。且不論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巨大優勢,單在貨物貿易方面,美國政府對高科技企業及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導致高科技產品長期出口受限。近年來更不斷推出各類經貿限制政策和措施,限制範圍持續擴大,制裁不斷加強。美國貿易逆差擴大是美方政策導致的必然結果。 中美貿易是否平衡需要全面看。一國總體對外貿易狀況取決於自身宏觀經濟結構,而非貿易夥伴。中美貨物貿易差額既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也是兩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所決定。美貿易逆差根源在於美製造業數十年來持續衰落、服務業持續擴張,造成大量商品依賴進口。在服務貿易方面,美佔有顯著優勢。 中美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兩國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建交以來,經貿領域合作不斷深入,兩國互為重要交易夥伴和雙向投資夥伴,也曾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共克時艱。這既有市場力量的必然選擇,更有雙方求同存異的智慧與格局。中方多次表示,中國正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歡迎美國企業繼續投資中國,共用發展機遇,為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歷史反覆證明,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迫使企業選邊站隊,作出違背經濟規律的選擇,不符合市場規則和開放大勢,不符合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經貿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