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山鄉風雲》觀後感

    《山鄉風雲》觀後感



    在短短兩個星期內,能看到了《徽州往事》及《山鄉風雲》兩場戲碼十足的“大戲”,真愜意。《徽州》是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劇目,而《山鄉》則是紀念紅線女誕生一百周年系列其中一項活動。我曾對前者作過點評,本文對後者也想說點個人的觀後感。

    先說說那份不可缺少的場刊。前者是本小册子,多達二十六頁,圖文並茂,只嫌字體太小;而後者則絕無僅有,版面只有 A4 紙大小一張,是經費有限還是人手不足,那就不得而知了。手上沒有較詳細文字資料可參考,寫此觀後感,全憑腦海中的點滴回憶,掛一漏萬恐怕在所難免:

    一、《徽州》說的是晚清時期一段兒女情;《山鄉》改編自當年的一齣京劇樣板戲,說的是家國情懷,正面人物個個氣宇非凡,加上女演員唱的大多數是高調的紅女腔,劇場內彌漫着的氣氛雄糾糾氣昂昂,令人感到仿如重返那內戰時代。年邁的觀眾,難免會多惹來一點感情記憶。

    二、文化中心大劇院燈光設施充足,《山鄉》燈光設計者得心應手,場場佈景沙龍味十足。但仔細看來,卻有明顯的漏洞三處:1,有女村民投潭自盡,三個紅軍戰士奮不顧身緊隨其後跳潭救人。救出的村民及紅軍卻滴水不沾!!這能算是導演及燈光設計的疏忽嗎?我個人認為,三位戰士投潭前應把帽子、外衣除下同時,燈光同步調暗,到四人同返舞台時,觀眾看到的只是人物剪影。到燈光重調亮時,時空已經改變……。2,有一場發生在中秋佳節的重頭戲,總得在天幕上讓一輪明月亮亮相吧!?3,以紅燈籠高高掛作訊號的一那場戲,按情理,燈籠在升起,掛上及下降時都該是亮着的。那個年代用的是燭光,燈籠只掛到燈柱上時才遙控點亮,又算是導演的一點疏忽嗎?

    《山鄉》一劇的主角、要角,全是台下觀眾熟悉的粵劇及電視劇演員,加上其他的多是“唱,唸,造,打"十分嫻熟的專業演員。對本地沒有看過此次演出的粵劇愛好者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損失。

    時下生活節奏急促,如今“大戲"也好,話劇也好,演出時間該否控制在一百二十分鐘之內,實在值得演出者加以考慮。就以《山鄉》一劇為例,演出一氣呵成,觀眾遇上人有三急,中途離座或向鄰座朋友提問怎麼還沒有中場休息的,大有人在呢!我個人認為,中場休息不可少。原劇再長,編劇的是該有大刀闊斧刪節劇情成上、下半場功力的!



    周樹利



12

鮮花
49

握手
63

雷人
85

路過
6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