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位於美國得州的總部 (路透社) 馬斯克“星鏈”衛星接連墜落 【本報訊】據參考消息網九日消息: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六月八日報道,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的“星鏈”衛星接連墜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太中心物理學家奧利維拉領導的研究小組對“衛星雨”進行了研究。 損失五百八顆衛星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二○一九年首次發射“星鏈”衛星,二○二○年就有衛星墜落。但鑑於馬斯克發射的“星鏈”衛星數量龐大,起初的墜落數量還在合理範圍內。二○二○年僅墜落了兩顆衛星。但在二○二一年,墜落數量飆升至七十八顆。此後兩年,墜落衛星數量基本保持在這個水平(二○二二年墜落九十九顆,二○二三年墜落八十八顆)。但去年情況發生了奇怪的變化:三百一十六顆衛星在大氣層中燒燬。至此,“星鏈”共損失五百八十三顆衛星。大約每十五顆衛星中就有一顆墜落,到底發生了甚麼? 研究小組將衛星墜落的時間與各種自然現象進行對比,發現衛星墜落與太陽活動存在明確的關聯。 或受太陽活動影響 研究報告指出:“我們清楚地發現,當前太陽活躍度的增強對‘星鏈’衛星墜入大氣層產生了顯著影響。這是一個研究衛星軌道阻力的絕佳時期,因為在本輪太陽活動高峰期,地球低軌衛星的數量達到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星鏈”衛星的發射始於二○一九年,當時處於太陽活動的低谷期。NASA的統計顯示,去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期。 太陽活動的周期約為十一年。當太陽表面出現許多黑子時,會發生強烈的爆炸和太陽耀斑。太陽風通過日冕洞向外噴發,其中一部分物質會朝地球方向飛去,引發磁暴。當太陽等離子體到達地球並引發磁暴時,還會產生另一種效應——一種對上層大氣的加熱現象。大氣層被加熱後會膨脹,衛星會感受到更大的飛行阻力,從而脫離軌道,最終墜落。 由於“星鏈”衛星需要提供通信服務,其軌道高度較低。據估計,這種軌道上的衛星平均壽命為五年。 儘管這一現象總體上可以理解,但仍有許多謎團。例如,研究報告指出,七成的衛星並非在強磁暴期間墜落,而是在中等磁暴和弱磁暴期間墜落。這很可能是因為弱磁暴通常持續時間更長,會緩慢地“侵蝕”軌道,將衛星推向不可避免的結局。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