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崛起 自從演出《教父》後,阿爾柏仙奴聲名鵲起,從此成為黑幫電影角色的熱門人選,演過《教父2》、《疤面煞星》、《忠奸人》和《愛爾蘭人》等片的經典幫派角色,成為荷里活強悍、兇狠的代言人之一。 然而,一九七一年,只有三十歲的柏仙奴,在《教父》片場,仍是一位不受信任、被認為更適合演文藝青年的窮演員。當年製作《教父》的電影公司派拉蒙,認為身高只有一米七的意大利人柏仙奴,缺乏幫派分子的霸氣,身形更是無法彌補的硬傷。儘管看過初期試片,原著小說作者、編劇普佐亦把他的角色米高描寫得較為陰柔,仍不足以說服電影公司高層,改變他們心中對幫派成員剽悍、充滿男子氣概的刻板印象。專注於角色塑造的柏仙奴,當然深深不忿,認為他飾演的,是遠離家族事業的知識分子,在身份認同上本來就和以父親為首的黑幫沾不上邊,而他的氣質與演繹,準確表達出這種反差。可是,老闆沒看過這種非典型黑幫,他們不賣帳,即使柏仙奴的意大利老鄉哥普拉,也很難保得住他。 無計可施下,只好以戲服人,哥普拉決定先拍經典的餐館復仇戲:米高和毒梟索洛佐在餐館用餐,期間米高去廁所,從水箱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手槍,出來後當眾射殺這位殺父仇人。這場戲中,哥普拉精準的鏡頭,加上柏仙奴精湛的演技(米高站起身殺死索洛佐前的半分鐘,他眼神的游移失焦,完全展現了一直身為局外人、文質彬彬的米高內心的恐懼、掙扎,以及在殺人這件事上的稚嫩、猶豫,從而體現出米高這角色的立體性),終於征服了電影公司高層,使柏仙奴得以“坐穩”教父之位。 創作者的眼界和想像力,經常與做決策的投資方不對等。阿爾柏仙奴的堅持與認真,向我們證明了只要有強烈的信念,堅信自己走在正確軌道上,並且有足夠的才華,任誰也難阻金子發光。 古 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