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配套迎兩大體育盛事 第七十二屆澳門大賽車昨公佈賽期及七項賽事,包括F4、FR兩項方程式賽同時馳騁東望洋賽道,料海內外觀眾更勝往屆。 大賽車將於今年十一月十三至十六日上演。另一項體育盛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承辦,也訂在十一月九至廿一日舉行,兩大盛事疊加,讓澳門合焦在世界體育迷的聚光燈下。澳門同時舉辦兩大賽事,人力、物力、組織甚至城市配套如交通、住宿等迎來大考驗。 過往大賽車,被民間與“大塞車”等而視之,可見對社會運作的影響。澳門半島主幹道因賽車被封四天,基本無路可行,加上防撞欄安裝和拆卸需時,加劇交通壓力。近年,當局下了不少工夫,賽車各項工程的時間明顯縮短,並在各路口大量安裝活動閘門,每日賽事結束後都能在最短時間解封,緩減影響。 大賽車疊加全運會在澳同時舉行,史無前例。屆時全運會運動員、工作人員的運輸問題也須處理好,遇上賽車封路、居民出行,路面狀況難以言喻。大賽車全面封路四天,全運會賽事可否有條件避開?畢竟本澳僅承辦五個比賽項目,又或集中在離島的體育設施舉行,減緩半島交通等配套的超負荷壓力。 就算賽車在半島、全運賽場在離島,但觀眾旅客的出行也要考量,尤其大批內地旅客來澳觀賽,整個城市和出行配套,由出入境口岸、公共交通、道路管理、接待人員等須統一協調。兩體育盛事帶來的交通擁堵及社會運作干預不容忽視,或考慮增設免費穿梭巴士,點對點連接主要景點、賽場及酒店,方便遊客出行,按實況即時調整班次甚至線路。若全運賽事在離島體育設施舉行,可否通過宣傳和引導,讓內地觀眾經橫琴口岸、輕軌往來觀賽點,避開澳門半島交通網? 十一月的澳門,兩大體育盛事齊綻放,機遇與挑戰並存,不僅要同時組織好、營運好,也要做好觀眾接待,彰顯城市系統的韌性,才不負“體育之城”之名。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