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與戰略通路上的博弈 國與國之間的領土爭執,其實也就是資源與戰略通路上的爭奪。以中印兩國為例,克什米爾與青藏高原接壤區存在領土糾紛以至衝突的數十年來,雙方不承認對方所聲稱的邊界,但承認實際控制線,在苦寒高原的無人地帶對峙。 印度守軍多年來面對後勤補給極度困難(冬季無法補給糧食和藥物,病了無法撤退),駐守設施差劣至不足以對抗惡劣環境,士兵凍病而死的人數,遠高於死於衝突。印度當然想改變這種現狀,二○二○年主動在爭議區修路及大肆發展基建而引發中方反應,引爆赤手空拳石頭和棍棒的肉搏衝突(雙方嚴守於一九九六年簽署的《關於在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任何一方不在實際控制線己方一側兩公里範圍內鳴槍、使用危險化學品、實施爆炸作業、使用槍支或爆炸品打獵等不開槍協定),造成不少傷亡。 克什米爾與青藏高原中的喜馬拉雅山與喀喇崑崙山脈是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河流的主要水源地。在地緣戰略價值方面,對印度而言,克什米爾位於印度北部,是連接中亞與南亞的戰略要地,防禦強鄰中國的天然屏障。對於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爾是其通往中國與中亞的陸路通道,中巴經濟走廊的必經之途,連接新疆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重要物流通道。對中國而言,克什米爾位於中國西部,是連接中國與南亞及中東的戰略要塞,為中國提供通往印度洋的陸路通道,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貿易以及西部邊境(新疆與西藏)安全有重大意義。 可以說這塊地區,歷來衝突不斷——包括錫金與印度之間的衝突,是有原因的。 (印巴終生敵對的前世今生 · 十三) 沈 實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