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新聞小語)破解“三難” 掃“黑”護就業

    破解“三難”   掃“黑”護就業



    政府一直強調致力打擊非法工作,但現今非法工作的形式多樣,不再局限於固定場所和時間,“黑工”問題接連發生,損害本地僱員的正當權益。警方昨聯同勞工局人員巡查某個在澳舉行的演唱會,在紀念品售賣區,對九十六名非本地工作人員開展身份調查,另將兩名相關負責人帶返警局助查。事件在網上社交平台發酵,眾說紛紜。

    銳意打造“演藝之都”的本澳,近年積極拓展“演唱會經濟”,一流的酒店配套與演出場地,成功吸引世界各地的藝人來澳演出,帶動旅遊及觀光產業發展,創造了就業機會。但不論在演藝業、會展業、旅遊業,都湧現大量短期外來工作者,甚至疑似“黑工”。

    早前有內地劇組在本澳拍攝汽車追逐戲時發生意外,除了肇事司機是內地人,受傷的劇組成員也多為內地人,引發“劇組隨行成員不視為非法工作”的爭論。又如在會展業,業界反映開貴賓車、旅遊攝影、婚紗攝影都存在非法工作,更有人濫用《禁止非法工作規章》允許稽查指導文化交流,每年四十五天免簽證無需工作證件入境本澳,拿着指導證從事搭建。內地平台也常見“澳門地陪”、“澳門陪拍”、“澳門兼職銷售”等招聘廣告。凡此種種,不僅影響本地僱員的工作機會,亦令正當經營和僱工的本地業界面臨不公平競爭。

    “流動黑工”之所以猖獗,關鍵在於“三難”:難發現、難取證、難追究。以旅客身份入境,做完散工離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警力有限,對巡查非法工作,未必能全部顧及;加上聘用“黑工”違法成本低, 處罰和訴訟程序較長,非法工作者及非本地僱主只要離澳,就未必能追究違法責任,故屢禁不絕。

    除了加強巡查打擊,亦應清晰指引,讓執法人員甚至公眾能更清楚辨識可疑的非法工作情況,更重要的是有必要探討完善現行法律法規,提升罰則,以起更強的阻嚇力。築好本地就業的“防火牆”,才能在發展“演藝之都”時,也能守護好本地工人的就業權益,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雙贏。



    夏  耘



91

鮮花
83

握手
22

雷人
23

路過
8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