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高考作文題聚焦個體與時代



七日,二○二五年全國高考拉開帷幕。北京陳經綸中 學考點外,送考老師為考生加油。(中新社)

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考點,進入考場前考生為自己加油打氣。(中新社)

成都玉林中學考點,警號尾號為“985”的民警前來站崗,考生紛紛打卡,祈願考入“985”重點高校。(中新社)

    高考作文題聚焦個體與時代



    【中新社北京七日電】七日,二○二五年高考啟幕,作文題目再一次登上熱搜榜。

    考驗思辨能力

    今年高考語文考試共有五套試卷,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地語文試卷自主命題,其他省份語文試卷由中國教育部教育考試院統一命制,包括全國一卷和全國二卷。從家國情懷的凝望到對當下文化生活的剖析與思考,從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到集體價值的解構重構,五套試卷構建起多維度的思考坐標系,既考驗考生的人文積澱與思考表達能力,又以強思辨的特點聚焦青年與時代之關聯。

    全國一卷以三則文學經典為引,老舍筆下“開不了口”的鼓書藝人、艾青詩中“嘶啞喉嚨”的飛鳥、穆旦詩作中“帶血的手”,呈現出從壓抑到突破的民族精神覺醒之敘事張力。這三段文字分別展現了不同歷史背景下的情感表達,考生需在寫作中展現對文學作品及其時代背景的解讀能力,感知其文本互涉的深度,方可從文學視角切入,進而思考個體與時代責任的關係,提出有深度的觀點。

    全國二卷以有“夢”之古詩詞開題,其後出人意表提出“贈夢”概念,將“夢”這一意象從傳統的個人潛意識或理想層面驟然推出,當“夢”可被“贈予”,成為可傳遞、可共享的一種精神符號,將如何?這一命題由此拓開了一個無邊的思考想像空間。考生在寫作中既需聯繫自身的自我表達需求,又要調動知識積累與儲備。與此同時,“贈夢”與誰?因何而“贈”?凡此種種,更是一次對想像力與思辨能力的巨大挑戰。

    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題以“專”、“轉”、“傳”三類文章為話題,要求考生探討專業文章、通俗文章,與傳世之作之間的關係,這一題目被認為一方面與當下人們的文化生活緊密貼合,可激發非常必要的思考;而另一方面,要高質量完成這一作文,需要考生結合當下信息傳播的特點,圍繞命題中提出的“關係”,進行充分的思辨與闡述,提出自己對文化傳播的見解,被認為頗具難度。

    思辨性進階的同時,今年高考的題目依舊積極引導考生進一步挖掘日常經驗中的珍貴觸動與深刻哲理。

    京津卷具深意

    北京卷的兩個可選題目,其中“由‘第二次呼吸’說開去”,或可視作對成長本質的絕妙隱喻。“極點”的窒息與乏力,“調整”後的重獲活力與進入新境——這不僅是長跑的生理規律,更是學業精進、事業攻堅乃至民族復興歷程的普遍經驗。題目引導考生在具象的生理體驗中,提煉出關於堅持、策略、突破與新生的普遍哲理。另一選項“當數字閃耀時”則引導考生在快節奏的當下生活中回憶並細品值得被記錄的真實可感瞬間,其情感溫度本身便頗具意義。

    此外,天津卷的命題以“車輪的輻條一根一根,向心輳集,連接起居於中心的輪轂。輻集而輪運,勁直的輻條彙聚於輪轂,車輪支撐起載重的車輛,滾滾向前。”這一段看似簡明卻頗具深意的描述切入,引導考生將目光投向個體與集體的永恆命題。

    總體來看,二○二五年高考作文命題被認為進一步強化了文學性與思辨性的結合,關注考生對社會現實與個體體驗的深度思考。試題以經典文學作品、生活現象和社會議題為載體,引導考生在寫作中展現思想深度、文化底蘊和創新能力。



96

鮮花
79

握手
34

雷人
98

路過
8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