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遊蹤)壽蘇日訪三蘇祠

壽蘇日訪三蘇祠



    川蜀遊的第一站是眉山,因三蘇祠在此。祠位於今眉山市東坡區,建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故居遺址之上。蘇軾《

    鳳翔八觀 · 並敘其五東湖》詩中有“吾家蜀山上,江水清如藍”,《

    眉山遠景樓記》文中“有三代、漢、唐之遺風,而他郡之所莫及”,說的正是此地。

    祠內有披風榭、雲嶼樓、洗硯池、抱月亭、紅砂古橋、木假山堂等建築,古色古香。祠東側有碑廊,多蘇軾書法碑拓。此祠名“三蘇祠”,實蘇軾祠也。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父子三人均取得了非凡的文學成就。在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合稱的“唐宋八大家”中,蘇洵、蘇軾、蘇轍就佔了三席。作為詩家的三蘇,成就與唐宋兩代不少名人比不相伯仲;若論文學、書法、繪畫等全方位的造詣,蘇軾所取得的成就當世無兩。蘇軾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詞則以一闋《念奴嬌 ·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開一代豪放詞風,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蘇軾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灑脫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莫說在有宋一代,即使在整個中國文學史、藝術史上蘇軾地位也鮮有人能望項背,正所謂“千載誰堪伯仲間”。流沙河二○一二年五月謁三蘇祠時留下楹聯“文暎三光詩承二雅,跡尋萬里譽播千秋”,說的就是蘇軾。

    蘇軾成就輝煌,但蹭蹬一生,並不得志。他生於仁宗景祐三年臘月十九,自此開始了他六十四載的崢嶸歲月。看一看他的行跡,便知其一生多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眉州——開封——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常州。他屢遭貶黜:先貶黃州;烏台詩案發生,再貶惠州;三貶儋州。蘇子在《西江月》中慨歎:“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儘管流徙數十載,輾轉千萬里,詩人並未就此沉淪,詩詞裡處處流露出達觀向上的精神:在《定風波》詞中他唱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縱筆》詩中他輕鬆寫到“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在《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詩中他更為貶謫地寫下“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他給徐州留下黃樓,給杭州留下蘇堤,給惠州留下西湖和孤山,業績後人景仰,千古傳頌。

    我們來到三蘇祠那日是一月十八日,祠內外處處張燈結綵。初不解,見“壽蘇會”三字壽幅,掐指一算,方記起今日恰是臘月十九,是蘇公九百八十八歲誕辰。三蘇祠舉行“東坡詩詞擂台賽壽蘇會專場”,擂台以“秀才擂台”、“舉人擂台”、“進士擂台”為比喻分出賽級,人們誦讀蘇詩,場面十分熱烈。

    蘇公早我九百二十年出生,二○三七年的臘月十九為蘇公千歲冥誕,我願重訪三蘇祠,也為自壽,度過自己八十歲生日。

    (川蜀遊散記 · 一)



    周    荐



87

鮮花
45

握手
59

雷人
23

路過
89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