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逃不掉的 面對吧



《1歲的外公》 作 者:夏夏 繪 者:周見信 出 版 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25年2月

    逃不掉的    面對吧



    翻到最後一頁,看到空蕩蕩的輪椅時,我哭了,不需要文字說明便可猜想,書裡的“外公”已然離開。一頁一頁翻過去,既是教育孩子,也在教育我這個過期的孩子,該如何面對人之將老、人之將死。

    一家四口每個星期日都會去老人院看望外公,最小的弟弟才一歲,跟年近百歲的外公很相像:沒有牙,只得吃軟爛的輔食;手不穩,需要戴圍兜吃飯;不曉得上廁所,總是穿着紙尿片;步履蹣跚,需要爸爸扶着一步一步向前走,時常會跌倒。

    可是,哥哥也看得到,弟弟越走越快,外公越走越慢。媽媽也說過,弟弟即將長出一顆牙,外公卻一顆牙都沒有,也不會再有。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生活不能自理、吵鬧不講道理,大家比較願意體諒幼兒,卻難以包容老人——孩子會長大、會向好,老人只會一天比一天差。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會悲秋傷春,會為年邁的生命而感嘆。其他生物呢?蟬的老去,得不到同伴一絲關注,遭到螞蟻分食。生命的衰敗退場顯然無可避免,然而老蟬那失去呼吸的身軀養活了一群螞蟻,是不是也意味着,生命的價值不局限於一呼一吸之間?人之將老、將死,是不是也是我們學會愛的養分?這棵老樹仍然枝繁葉茂所以穩踞原地,那棵老樹卻已被鋸,即使粗糙的樹皮裡仍然包裹着嶄新白淨的樹幹。猶如年邁的外公,也仍然懷着一顆童心,他的健忘、膽小、黏人,也和一歲的孩童相似,也值得我們用陪伴孩子的耐心來侍奉在側。

    記得書裡寫道,媽媽親手為外公的衣服縫上名字。記得孩子入托時,也需為其所有物品添上名字。我也曾想過刺繡,手指頭不靈光,退而求其次縫上刺繡貼。書裡的媽媽,卻願意一針一針繡出名字,讓我想起“慈母手中線”。孝女手中,原來也有一根線呢。

    從扶着走,到坐輪椅,到一張空蕩蕩的輪椅,老人生命的最後軌跡清晰不過。地球會轉、時間會過,老齡化社會已是避無可避地來臨了,找一個方法去面對,很有必要。何況他們不是統計報告裡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和另一個鮮活生命血脈相連的至親。

    穿過書頁,我們去想想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他們需要的是安頓的位置、打發時間的玩意,抑或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呢?想通後也就明白,那些試圖發揮力量的舉措,大概比不上頃刻間的依依膝下。



    安    好



7

鮮花
32

握手
99

雷人
73

路過
5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