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專家籲重啟核二及核三廠發電,不要讓培養四十年的核能人才散失。(中央社) 台企籲重啟核電 【香港中通社六日電】台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已經三讀通過,隨着核三廠五月中停役後,台灣正式進入零核電時期,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呼籲,台灣應讓綠能和核能並存,重啟核二及核三廠發電,不要讓培養四十年的核能人才散失,否則除發電成本高漲,高碳排能源結構將威脅後代所生存的居住環境。 童子賢早在兩年半前提出核能應該與綠能並重的永續意見,他表示,這是經過多年觀察跟思考後提出的見解,尤其先進工業經濟體的能源支出都超過防務跟醫療經費,因此若能找到發電效率穩定,且低環境影響的方式,是對經濟發展相當重要的事。 廢核不利民生產業 童子賢指,根據台能源部門統計,台灣二○二四年用電量約二千八百三十三點五億度,比二○二三年二千八百二十一點四一億度微幅增長,主要用於高價值產業,包括半導體及AI產業,未來若要推廣電動車,加上民生及一般工業用電,則很快在未來兩年就將來到三千億度電,若未來一度電上漲一元(新台幣,下同),則一年就將支出三千億元,更何況電價可能上漲兩至三元。 碳排威脅生存環境 童子賢表示,電力的供應方式對民生跟產業影響很大,台灣千萬不能只發展綠能排斥核能,綠能發展的重要目的是取代煤炭跟天然氣,因為後者沒有處理好,未來三十至五十年碳排會威脅到我們下一代所生存的星球,不只是經濟增長,而是導致氣候變遷及海水上升,進而威脅到生存環境。 核電已成國際潮流 童子賢指出,核能發電為國際潮流趨勢,根據二○二四年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瑞士雖面積是台灣的一點一四倍,約四萬多平方公里,也有許多高山,平地很少,故瑞士只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六的太陽能,三成至四成五是核能,超過五成是水力發電,因為瑞士湖泊有大位差可以發電,構成瑞士的核綠並存能源結構,也幾乎是百分之百不排碳的成績。他反問:瑞士也是土地面積小,為何就可以好好善用核能讓其核能佔比上升到三成以上呢?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