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生活盲盒:對未知的興奮



    生活盲盒:對未知的興奮



    最近幾個月,“2025年社區消費大獎賞”的抽獎活動成為街坊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也成為社交平台上人人爭相分享的帖文內容。大家紛紛曬出自己從不同電子平台抽到的優惠金額,有人歡喜有人愁。你在按下輪盤時,是否也感到一絲興奮?不論結果是否如願,你會期待下一次的抽獎嗎?

    抽獎從來不是新鮮事,但它所帶來的刺激與娛樂性,卻總是讓人樂此不疲。背後的心理機制,其實與我們的大腦運作息息相關。首先,“不確定性”是關鍵因素。抽獎所引發的興奮感,往往來自未知結果帶來的刺激與緊張,我們的內心常懷着一種“僥倖心理”,在揭曉結果前已經幻想自己中獎的情景,在抽獎那一刻,大腦會釋放大量多巴胺,使人產生快感與期待。心理學家B.F. Skinner早在行為實驗中就指出,像抽獎這樣的隨機獎勵機制,特別容易讓人上癮,因為人們永遠無法預測哪一次會中獎。而正因為結果看似公平,我們也更容易相信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幸運兒。

    這類隨機獎賞的形式,近年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的銷售策略中,例如扭蛋、遊戲抽卡,甚至是風靡一時的“盲盒”文化。“盲盒”顧名思義,強調的是“盲”,即是未知,在一模一樣的包裝裡,藏着不同款式的角色手辦。在付款與拆封前,你永遠無法得知盒中是何物,只有在打開的那一刻,謎底才會揭曉,若幸運的話,還可能抽到稀有的“隱藏款”。這種由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不但增添了趣味,更強化了收集的慾望。

    盲盒的魅力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盒子裡是什麼”,但這種未知,反而讓人滿懷期待與希望。在這個被行程填滿、步調快速的年代,我們的生活很容易變得平淡無奇。每天朝九晚五、日復一日,生活彷彿一條無波無瀾的直線。反之,抽獎與盲盒帶來的,是期待、不安、興奮這些原始而鮮明的情緒,打破日常的單調,為生活添上色彩。

    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將這套心理機制應用到生活中,為自己創造“生活盲盒”——在平凡中注入驚喜與趣味。你可以準備一個玻璃瓶或紙盒,寫下各種自己一直想做卻總是拖延的活動,例如:“去一間沒去過的咖啡店”、“看一部黑白電影”、“野餐”、“學煮一道新菜”等等。每到周末或某個固定時間,隨機抽出一張,無論抽到什麼,就當作本周的“任務”來完成。這個“生活盲盒”可以獨自完成,也可與朋友、伴侶或家人一起進行,讓彼此的假期更有儀式感與回憶。

    或許日子仍會瑣碎重複,但我們可以選擇讓它更有趣。在可預測的生活裡,刻意創造一點不確定性,不但能帶來快樂,更可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他人建立新的連結。抽獎和盲盒教會我們的,不僅是中獎或收藏的快感,更是一種對未知保持熱情的生活態度。



    澳門心理學會  逆  水



95

鮮花
33

握手
25

雷人
100

路過
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