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潤物無聲)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這一成語,意為隱藏才能、不事張揚。

    南師懷瑾先生曾言:“生命,只在被慾望迷亂的人心中,才需分出尊卑高下。不爭,是人生至境。”

    家父馬萬祺先生教導我們“不爭”,最初源於保護之心。記得兒時,他常以“人怕出名豬怕壯”告誡我們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為人處世需謹言慎行,戒驕戒躁。他說:“一山更比一山高”,與其將精力耗費在“爭”與“比”上,不如廣泛閱讀、觀察世事,積累古今中外知識——後來方知,此乃“厚積薄發”之理。

    兄長初入職場時,家父便以“韜光養晦”相授。他常說,社會錯綜複雜,若一味追逐私利,終難行遠;與人共事,需以信任為基,而信任始於禮讓謙卑。威望源於德行,平素應當做好本分,收斂鋒芒,才華需待真正需要時再施展。此處的“光”,包含功勞、功勳之意。父親教導我們勿爭搶功勞,如此方得他人相助——個人能力終究有限,成就事業必須借眾人之力。參與公益亦是如此:“公德”乃公眾之德,唯有眾人共同參與,方能行之久遠。

    當今教育鼓勵展現才華、彰顯實力,但若過度宣揚,便易陷入“一個謊言補一個謊言”的困局,徒增自身壓力,又易招猜忌。現今一些家長常說“贏在起跑線”,扭曲了學習本質。父親曾教我“先學會輸”——他通過圍棋、象棋、乒乓球等活動,讓我從失敗中學習如何克服挫敗感,領悟到唯有經歷失敗,方能奮發圖強、自省提升。人生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失敗乃成功之母,而“韜光養晦”的智慧,正是提醒我們保持謙卑、沉澱內心,在靜觀中學習成長,於人生的進退之間把握恰當的時機。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八字,於身心修養亦具啟示。

    “養”字由“羊”與“食”疊加而成,其中一層深意便是讓身心得到滋養與休憩,以彌補日常過度的消耗。正如老子所言:“見小曰明,守柔曰強。”不虛耗生命,方能活得通透;以柔和姿態處世,方見真正的強大。



    馬有慧



19

鮮花
75

握手
77

雷人
50

路過
2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