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組走訪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三鄉服務點 ![]() 調研組了解中山深圳一體化規劃佈局 ![]() 蕭志偉 灣區未來科技城融合深中 蕭志偉:印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隨着深中通道通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駛入快車道。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調研組今日走進位於深中通道橋頭堡地段的灣區未來科技城,了解中山推進與深圳一體化發展的佈局。 在未來科技城三樓觀光平台,調研組憑欄遠眺,深中通道如一條巨龍橫臥於碧波之上。代表們感慨這座世界級跨海工程,不僅將深中兩地的時空距離縮短至三十分鐘內。為迎接“大橋時代”的發展機遇,中山正全面落實《中山市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並提出在規劃、營商環境、產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等六方面,與深圳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在參觀後提出三點感受,一是過去城市發展往往以“零和博弈”為邏輯,爭奪資源、爭奪企業。通過調研發現“協同共贏”的新範式——深圳以資本、技術主導產業導入,中山以土地、製造承接落地,兩地通過要素流動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裂變效應。這印證政府工作報告中“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意義。 澳賦能灣區產業 二是澳門在珠江口東西岸乃至灣區融合發展方面,可發揮“超級聯繫人”優勢,賦能灣區產業升級。如依托自由港政策與跨境金融優勢,吸引國際資本參與灣區科創項目;同時藉助橫琴打造“國際大學城”的契機,吸引國際人才參與大灣區創新。可依托中葡經貿平台,助力灣區企業開拓南美、非洲及歐盟市場。 三是深中通道貫通啟示,珠江口東西岸融合,乃至粵東與粵西之間尚存巨大的產業協同空間。澳門可發揮自身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離岸資金池”、“跨境人才池”等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新環境,讓企業無需遠渡重洋,即可參與全球競爭。這種“雙向賦能”模式,既能降低企業國際化成本,又能強化灣區作為全球創新策源地的競爭力。 街總粵辦拓服務 調研組上午參觀澳門街總廣東辦事處三鄉服務點。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街總會長吳小麗介紹,該服務點於二○一八年底運營,是澳門首個進駐中山的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是該會根據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要求,推進合作、拓展服務的重要里程碑,主要為在中山創業、工作、就學、置業、居住的澳門居民提供協助服務。 除三鄉服務點,澳門街總廣東辦事處設置拱北服務點、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等七個服務點。截至今年三月底,已累計為一百一十萬粵港澳居民提供服務及接待,其中澳門居民十一萬人次,累計跟進居民個案近二千宗。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