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減廢回收護環境 環境保護局昨公佈的《二○二四年澳門環境狀況報告》顯示,澳門人均城市固體廢物量已連續三年上升,去年達到日均二點一公斤,遠超《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中明年的一點四八公斤的規劃目標。數據不僅反映了澳門在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的挑戰,也提醒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減廢與資源回收的進程。 隨着疫情後經濟活動的復甦,澳門城市固體廢物量及人均值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去年城市固體廢物總量按年增加百分之五點一,達五十二點六萬公噸,人均固體廢物量上升百分之四,至日均二點一公斤。建築廢料量按年增加百分之十三點五,達一百八十點三萬立方米,其中工程期間開挖的海泥量升幅達四成七,飛灰量亦上升兩成七。 廚餘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廚餘約佔城市固體廢物的三至四成,目前澳門廚餘回收設施和推廣工作尚不完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預計二○二七年才投入使用,未來幾年廚餘處理效率仍將面臨挑戰。廚餘量維持高位,加重固體廢物棄置壓力。 去年各類廢物資源回收總量有所上升,但遠不及廢物量的增長速度,整體回收率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一點七。數據反映現有減廢措施和回收設施仍存在不足,本地缺乏資源化處理設施,回收主要依賴出口境外,減廢效果有限。社會對垃圾收費等減廢政策的接受度低,推行困難,源頭減廢亟待加強。 面對挑戰,澳門政府早已在《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二○一七至二○二六)》中提出了多項應對措施,包括推動收費制度、生產者責任制,完善回收網絡配套,建設資源回收設施和環保基建設施。近年來,環保局持續完善相關設施,如完成了澳門垃圾焚化中心第三期擴建工程。但面對日益嚴峻的固體廢物管理挑戰,仍需各方共同付出和努力。澳門應持續以“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為核心,優化回收網絡佈局,確保回收設施能夠覆蓋更多社區,方便居民參與。通過多元化的宣傳,提升全社會的減廢和回收意識,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轉化為實際行動。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