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志輝 ![]() 全文見PLATAFORMA ![]() 情境 主要優勢 最大的風險或挑戰 現行制度 匯率穩定;國際有信心;對投資者有吸引力。 面對美元危機;或港元受到制裁。 與人民幣掛鈎 配合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策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喪失貨幣政策自主權;存在由於人民幣尚未能完全兌換而造成匯率波動高。 與一籃子貨幣掛鈎 分散匯率波動風險 本地缺乏“當地”專才;全面實施需要長時間。 澳港元掛鈎制度或須重新評估 自一九七○年代以來,澳門元一直與港元掛鈎,並通過港元間接與美元掛鈎。金融管理局前主席潘志輝(Félix Pontes)指出,這一決定至今仍能確保良好的匯率穩定性。但同時認為當前地緣戰略格局可能促使中國考慮其他選項,如直接與人民幣掛鈎或與一籃子貨幣掛鈎。 一九七四年四月葡萄牙發生革命,隨後政局動盪,導致士姑度(Escudo)大幅貶值,與其掛鈎的澳門元同樣受到拖累。潘志輝解釋,當時需要將澳門元與一種強勢貨幣掛鈎,因此選擇與港元聯繫。港元當時已跟美元掛鈎,至今亦然。他指出,澳門在經濟和金融上高度依賴鄰近地區,這也是當初作出該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地緣政治變化風險 潘志輝表示,現行體系繼續為澳門特區帶來良好的匯率穩定性,但提醒,鑒於全球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有必要對現行制度重新評估。這不僅是因中美貿易磨擦,亦是中國推進去美元化戰略的一部分。同時要考慮到香港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 保澳門元匯率穩定 隨着澳門逐步融入國家發展,特別是在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逐步推進澳門元與人民幣的聯繫更為務實,但這需要在中長期內推動結構性改革,以減輕或避免經濟衝擊”。簡而言之,澳門元未來的匯率政策“必須在美元帶來的穩定性與中國的戰略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一九七○年代,澳門決定採用“貨幣發行局制度”(CBS),效法香港模式。該制度有利於“對外依賴度高、無法實行獨立貨幣政策的開放型經濟體”。潘志輝指出,該制度保障澳門匯率穩定,對依賴博彩和旅遊業的本地經濟非常重要,然而其缺陷在於澳門和香港無法根據本地情況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 三大挑戰三大考慮 潘志輝認為,當前匯率政策面臨三大新挑戰,一是中美間政治和經濟局勢緊張;二是澳門元對美元的高度依賴;三是香港潛在的政治不穩定。 澳門元未來的匯率制度可能出現三種情景:一是繼續維持對美元的間接掛鈎;二是直接與人民幣掛鈎;三是採用一籃子貨幣掛鈎(如美元、人民幣和歐元),但前提是香港同樣採取類似措施。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