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着 “古着”已流行多年,但我一直對其有種莫名的恐懼,這份恐懼或許來自大學時看到的一篇網文〈別買低價二手名牌,它們很可能來自太平間〉。作者名為徐浪,經營了一個名為“魔宙”的公眾號,常常分享一些獵奇的故事。這個關於“古着”的故事講的是一個戀屍癖,熱衷於購買“原味古着”,味道越大越喜歡,最後因某件衣物是從鼠疫死者身上扒下又未進行清理,感染鼠疫而亡。 這篇網文令我一度很排斥“古着”,潮濕黏膩又充滿腐爛味是我對古着店的想像,甚至會怕衣物裡鑽出些莫名其妙的生物。不過這種感覺,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減淡。直到月初與李懿一起去逛水坑尾某間知名古着店,才算徹底解除了我對“古着”的偏見。 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古着店,有別於我的想像,店舖內很乾淨,雖然面積不大略顯逼仄,但井井有條。許是衣物都算得上是新淨,並沒有想像中的氣味。店舖老闆熱情得來又十分有邊界感,僅是在一旁根據你的挑選來推薦相應的搭配。老闆對自家的衣物瞭如指掌,從材質到做工如數家珍般細緻介紹,總讓我覺得應該為他的服務買下單。 在網購成為消費主流渠道的當下,“女裝退貨率居高不下”一度成為熱話,網購僅能透過巴掌大的電話熒幕去挑選,輕則有色差,重則貨不對辦,質量差、版型差已成網購女裝的通病。除了傳統的淘寶等平台,近年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也是如日中天,一句句“三二一上連接”,輕輕鬆鬆吊起熒幕外“姐妹家人們”的購買慾。但直播間被形容得天花亂墜的衣物,到手後卻是一件件抹布都不如的垃圾,“擦地我都嫌不吸水。”我媽如是說。加上“預售”的興起,一件衣物動輒兩個月的預售期,令網購女裝行業更受詬病。 “古着”越來越受歡迎,想必網購女裝不靠譜出了一份力。正如老闆拿着我相中的那件牛仔背心,認真介紹道:“現在已經很少有這麼大面積的刺繡了,而且是直接繡在衣物上的。”我欣然為其買了單。當然,心中仍是縈繞着那個鼠疫故事。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買了瓶消毒液,浸泡一晚後再丟進洗衣機強力清洗了兩遍。終於穿上“新衣”的我,也算是追趕上了時尚的潮流。 路 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