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將至減水浸風險 委員促檢查中南區舊樓排水渠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特區推進“幸福澳門”建設進程,其中社區環境優化、民生服務完善成為重要議題。多位社諮會委員圍繞風順堂區設施改善、中南區防澇及內港污水處理等民生難題提出建議,力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倡風順堂鏡湖專巴 副召集人曾家樺就風順堂區長者服務與兒童設施短板提出對策。針對長者出行不便,建議利用閒置資源改造綜合型頤康長者中心,提供康樂、健康檢測等服務,並增建運動場地;針對兒童休閒空間不足,提議升級司打口休憩區,融入主題設計、增設親子繪本閱讀角及遮陽休憩座椅;同時建議開通風順堂區至鏡湖醫院的無障礙巴士專線,解決長者就醫交通難題。 委員林焯佳關注炮兵馬路喬木過度生長及雨季防澇問題。他指出,該喬木已侵入居民室內,存在安全隱患,建議相關部門將其修剪作為獨立項目跟進或納入寄生樹治理方案。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呼籲在中南區舊樓密集區域加強排水設施檢查,重點排查老化管道,同時強化管渠定期清理維護,降低水浸風險。 重研污水設施選址 委員官劍雄就內港南5B碼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選址提出質疑。他肯定政府改善水質的決心,但強調該設施距離居民樓不足三十米,運作時產生的臭味、噪音及病菌傳播等問題,將嚴重影響居民健康,尤其對樓內社區中心、托兒所的長者和幼童構成威脅。希望環保局重新研究選址,將污水引流至遠離住宅區的地點處理,平衡工程效益與居民生活需求。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