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局積極在社區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圖片) 搭建常態化聯動平台共享訊息 委員籲建“生命守門人”網絡 【澳門日報消息】當下社會發展迅速、經濟環境複雜,居民承受多重壓力,心理健康與社會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多位中區社諮會委員圍繞相關議題提出系列建議,旨在營造和諧社會環境,守護居民身心健康。 增設心理保健門診 委員莫超群聚焦心理健康,建議多維度完善服務體系。提出在衛生中心增設心理保健門診,由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與心理治療師聯合坐診,實現居民就近獲得專業支援;定期開展前線人員心理疾病預防與干預培訓,提升其風險識別及溝通能力,並建立個案通報跟進機制;呼籲聯合社會服務機構、學校等構建“生命守門人”網絡,搭建部門常態化聯動平台共享訊息;同時強調定期評估政策、暢通居民反饋,推動服務優化。 委員施棟樑針對早前水坑尾街傷人及自殺事件,從社區安全治理出發提出對策。一方面,加大社區軟硬件投入,強化物業人員培訓,通過舉辦鄰里互助、親子活動增進居民聯繫,設立互助專線干預矛盾糾紛;另一方面,開展“健康澳門”全民行動,整合資源宣導正能量,拓展運動空間,結合節慶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此外,主張運用大數據建立風險預警模型,短期篩查高風險人群,長期培訓心理治療師,組建跨部門團隊提供長效跟進服務。 健康生活融入日常 副召集人裴承賢圍繞今年“健康社區”政策,提出打造陽光社區與推動全民健康構想。建議在巴士站、公共電子屏等場所展示正向內容,優化社區環境設施,在圖書館等場館增設健康活動點;以全運會為契機,推行“健康積分獎勵計劃”,鼓勵居民參與體檢、運動兌換獎勵,並舉辦“陽光家庭運動會”,促進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