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我科學家領銜發現“超級地球”



開普勒-725行星系統,其中右下角那顆半徑較小的行星為新發現的處於宜居帶的超級地球。(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我科學家領銜發現“超級地球”



    【本報訊】據中新網四日消息:四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獲悉,近日,由該天文台牽頭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新途徑在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超級地球”開普勒-725c,其質量約是地球的十倍。



    處類太陽星宜居帶

    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凌星中間時刻變化(Transit Timing Variation,簡稱TTV)反演技術在類太陽恆星的宜居帶發現此類行星。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 · 天文》上。

    此次發現的行星圍繞一顆名為開普勒-725的G9V型宿主恆星運行。該宿主恆星的光譜型與太陽相似,但比太陽年輕,年齡僅為十六億年,其表面磁場活動比太陽活動更為劇烈。該行星位於開普勒-725的宜居帶——一個適合液態水存在的區域,被認為是類地生命誕生的關鍵條件。它繞宿主恆星運行一圈大約需要二百○七點五天,與地球為期一年的公轉周期相近。

    該項目研究團隊介紹,起初,這顆行星並沒有被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而是“藏”了起來。研究團隊通過觀察開普勒-725行星系統中另一顆行星穿過宿主恆星表面的時間對公轉軌道周期的微小偏離,成功推斷出它的存在。

    反演術尋隱形行星

    該項目研究團隊使用的TTV反演技術,不需要看見待發現行星遮擋宿主恆星的過程,也不需要宿主恆星在視線方向發生輕微擺動,只需測量與待發現行星軌道共振的另一顆行星的凌星時間,就能間接感知待發現行星的存在。這使得TTV反演技術成為發現類太陽恆星宜居帶中“隱形行星”的有力工具。這項發現標誌着中國科研團隊在尋找第二個地球(“地球2.0”)的征途上邁出關鍵一步。

    該項目建立的新通道和後續相關研究結果將為中國未來的空間天文任務,比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巡天空間望遠鏡(CSST)、地球2.0(ET)項目等,提供新的觀測目標和探測技術支持。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的相關研究團組計劃將TTV反演技術應用於更多系外行星系統,從而尋找“隱藏”在類太陽恆星和紅矮星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



40

鮮花
28

握手
35

雷人
38

路過
9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