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竟變垃圾桶 近日,有網民反映,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一處天然溶洞遭人為排污,洞內被污染垃圾堆了七層樓高,引起廣泛關注。 誰又想到,就在這樣一座“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有人把天然溶洞——珍貴的大自然饋贈,當成了垃圾桶,幾十年垃圾堆進去不說,連糞水都往裡灌。五月,張家界慈利縣通津鋪鎮長峪鋪村的一處喀斯特地貌溶洞,因為連日暴雨,突然“反水”,地下黑水倒灌長潭河,一股腥臭的污水直接把周邊水域“染黑”。據悉,垃圾中有生產日期為二○一五年的礦泉水瓶。問題曝光後,引起社會關注。目前,該溶洞垃圾清理工作正在進行,僅七天就清運出垃圾二點七噸,令人吃驚。當地已要求各鄉鎮全力排查轄區內的溶洞環境情況。 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其中一個原因是視覺反差。事件發生在以風景優美著稱的張家界,在歷經數個地質時期才能形成的鐘乳石溶洞。這本該是醉人的美景幽境,寶貴的科研場所,最後卻變成了“垃圾山”、“化糞池”。但是,客觀上也要看到,溶洞地貌也有特殊性,分佈廣泛、洞口深邃,給問題發現帶來了一定難度。 張家界“垃圾山”的出現,為溶洞地貌常見的地區的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戰要求,如何完善對轄區內溶洞的建檔摸排,強化日常的監督管理,對在這些有生態和科研價值的場所排污加大處罰力度等……都應提上有關地方政府的議程中。 千語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