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新聞小語)打造家庭支持體系促生育

    打造家庭支持體系促生育



    澳門“少子化”日益嚴重,本地出生率持續走低,去年“龍B”效應亦未能扭轉趨勢。為鼓勵生育,新一屆特區政府推出臨時性育兒津貼,最快下月十六日可申請,社會普遍支持。然而,要真正扭轉低生育率,僅靠經濟補助遠遠未夠,構建全面的家庭支持體系方爲長遠之計。

    本澳出生率持續下降,衛生局估計今年新生兒數量若能達到三千五百人已算樂觀。面對人口老化與勞動力萎縮的雙重挑戰,特區政府相繼推出多項措施,包括提升出生津貼,增設育兒津點,每名嬰兒每年可獲發一萬八千元。本澳生育成本高企,育兒津貼杯水車薪,有家長坦言聊勝於無。

    “少子化”不單是澳門的問題,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養育孩子的成本愈來愈高,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等多方面的開支,讓許多年輕人對生育望而卻步。隨着時代轉變,年青一代的生育觀念亦已發生變化,從過去“養兒防老”,轉向追求“優質育兒”,能否給下一代優質教育、健康心靈、健全人格等,亦是現代家長的重要考量。若不能給予理想教育,不如不生的心態亦不少。正因不少家長都希望力所能及給下一代最好的,致“不求多生,但求優育”。然優育又如何提升出生率?

    政府須有更前瞻的政策視野,廣納民意,實事求是,迎接澳門人口結構的挑戰。育兒津貼僅是鼓勵生育的其中一步,整體而言,澳門還須從住房、教育、職場文化、家庭友善等多層面入手,打造讓年輕人“敢生、願養”的環境。短期可優化津貼發放方式,生育胎次增加,相應提高津貼幅度,以更精準匹配多孩家庭遞增的經濟壓力與照顧負擔。最重要是改變社會觀念,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強化社會宣傳,推動正面育兒形象;推動性別平等,分擔育兒責任;建立社區支援網絡,優化家庭友善措施,多管齊下打造支持生育體系。

    “少子化”問題關乎澳門未來競爭力,唯有跨部門協作與政策創新,才能有望扭轉人口老化危機。



    夏  耘



37

鮮花
2

握手
96

雷人
27

路過
6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