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陳偉民冀合唱成社會黏合劑



陳偉民想合唱成為澳門的文化肌理

音樂會聯合多校共創音樂盛宴

四百道聲線交織成《同一首歌》

協會成員人才濟濟

    以歌聲編織多元澳門



    陳偉民冀合唱成社會黏合劑



    澳門合唱教師協會創會會長陳偉民(Raymond)持續推動本地音樂教育,在五月中旬結束的第二屆校際合唱音樂會上,七校四百名師生出席,各校合唱團同台演出,這場盛會正是他多年來實踐“以合唱連結社會”理念的縮影。



    回憶二○一七年創會初衷,Raymond笑稱那時單純地希望讓老師和學生有更多交流機會,他坦言當時師生較少展演平台。故此,他與志同道合者致力打造能促進專業成長的音樂生態,搭建平台,讓教師能專業成長,學生可展現才華。他說:“合唱最珍貴的不是技巧,而是培養傾聽與包容的能力,而澳門需要展現多元價值的藝術語言”。在他眼中,合唱不僅是技藝訓練,更是培養年輕一代傾聽能力的社會課堂,讓他們更懂得珍惜當下。”

    Raymond特別看重教師的影響力,表示雖則澳門合唱教師人數有限,但每人至少帶領四十至七十名學生,影響力和價值觀會形成社會漣漪,教師的言行合一非常重要。Raymond強調教師的角色關鍵:“當老師理解合唱的社會意義,就能引導學生用歌聲思考身份認同、文化共融這些大命題。”

    Raymond認為協會的推動有賴務實的團隊行事不計較,眾志成城,以及澳門的包容教育環境。是次演出的音樂會的學校分別是培正中學、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嘉諾撒聖心中學、婦聯學校、培道中學、福建學校。音樂會巧妙體現澳門多元特色,不同學校表演拿手曲目,最後全場齊唱《同一首歌》。Raymond表示:“差異不是隔閡,而是澳門的優勢。澳門的價值,正在於我們懂得在差異中尋找共鳴。”

    Raymond特別提到壓軸大合唱《同一首歌》的寓意:“四百個聲音合而為一,正是‘和而不同’的實踐。就像大三巴牌坊旁的哪吒廟,中西並存、和諧共融才是澳門的本質。”

    談及願景,Raymond希望將校際音樂會擴展至更多學校,他稱:“澳門從來不缺音樂人才,但需要更完整的生態鏈。合唱應該從小紮根,讓年輕一代習慣‘眾聲之和’的美學,這對培養未來公民素質很重要。”他深信,當合唱成為基礎教育的一環,年輕一代將更懂得在多元中尋求和聲,這正是澳門社會最珍貴的基因。



    文:姬絲桃



81

鮮花
92

握手
33

雷人
47

路過
1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