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兩種休閒方式 成都人的悠閒是出了名的。朱自清寫過《外東消夏錄》,我寫過《以本雅明的方式感受成都》,都着意於成都的閑。 四川話裡有個詞叫做“巴適”,就是舒服的意思。不求顯貴,但求巴適,實在是一種美妙的心境。 二十六年前初訪成都,晚上在賓館裡聽到四面都是嘩嘩的水聲,我以為外面下大雨了。打開窗,天上星月朦朧,窗下行人趿着拖鞋走過,沒有人打傘。這才恍然,四面的嘩嘩嘩水聲原來是打麻將的聲音。 廣東人把打麻將(打麻雀)稱為游乾水,真的是生動形象,思之解頤。除了打麻將,成都人的另一個休閒方式是坐茶舖。茶舖即茶館,李劼人在名作《暴風雨前》中,將茶舖稱為成都城內的“特景”。據他介紹,舊時的成都,一條街總有一家茶舖。 那時候茶舖的花費是多少呢?雨前毛尖每碗三文,春茶雀舌四文,而且沒有時間限制,中途有事出去,跟堂倌招呼“留到”,回來仍可以繼續吃。“留到”是四川話,意思是留着座位。四川人說“坐到”,就是坐下的意思。這是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學來的。這部電視劇的主演本身是四川人,一口川音。 李劼人特別看重的一點是,成都的茶舖絕不嫌貧愛富,只要你“灌得”,一碗茶可以坐一天。“灌得”大約也是四川話,應該是能喝的意思。 作為成都人,李劼人不僅深諳茶館文化,還是位川菜美食家,早年曾在成都開過一間餐館,名曰“小雅軒”。沙汀描寫李劼人下廚,“從選料、持刀、調味及下鍋用鏟的分寸火候,均操練其熟”。 李劼人小說中很多人物的活動以茶舖為背景。《死水微瀾》裡顧天成、陸茂林便是在茶舖碰頭。兩個都是在人海中的鄉下人,兩個都帶一點流蕩的感覺,兩個都需要找一個相熟的人談談。 龔 剛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