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莫貪 網絡購物雖方便快捷,但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特別是小心“全網最低價”、“清倉大平賣”等促銷宣傳,以免墜入不肖業者的套路,因貪便宜招致不必要的損失。 有上海市民近日在直播間以六點八元搶購“十斤花生米”,結果實際到貨僅有十粒花生米,商家事後還註銷店舖失聯,讓其感覺被欺騙了。這並非唯一苦主,此事曝光後,不少網民紛紛“分享”類似購物遭遇,網購欺詐現象引發關注。 價廉物美確實誘人,相信網購欺詐中招者眾跟此不無關係。撿便宜並無不妥,但對不合理低價就得格外警惕。以上述事件為例,十斤花生米僅售六塊八元,即一斤賣不到七毫,就算再怎麼不熟行情,一般民眾應該也能判斷出如此標價明顯低於市場價,畢竟種植、採收花生等都需要成本,豈不成了虧本買賣?眾所周知,商家做生意旨在求財,蝕本賣貨有違常理,除非是產量過剩滯銷或者公益義賣,那便另當別論,否則當中恐怕有詐,無論缺斤少両抑或以次充好等等,莫不損害消費者權益。網購已成主流消費模式,市場能否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攸關廣大消費者利益。除了監督部門加強管理、相關平台嚴格把關,消費者理性選購,也有助遏止網購欺詐,維護市場秩序;萬一中伏,消費者也應追究到底,別因金額不大、舉證困難,就輕易放棄維權,不讓不法商家得逞,也避免更多人上當受騙。 賓尼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