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去寒山寺 女兒利用三天清明假期,陪我和她媽扎了一頭蘇州。明知節假日出行難,偏不顧而往人堆裏扎,對於在職人來說,實屬無奈之舉。都怪父母乃皓首之人,做子女的不放心我們單獨出門。實際上我們還不至於臨到不能單獨出門的窘況,只是不違女兒之孝心罷了。 蘇州自古名揚天下,詩文譽身,尤唐代張繼那首《楓橋夜泊》,將蘇州高抬於歷代讀書人心裡。去蘇州不去寒山寺,不聽“夜半鐘聲”,彷彿就少了一點文化氣息,更缺了一點遊人的自我修為。自詡為讀書人,朝拜寒山寺當然是蘇州之行篤選項目。 誰知頭一天在蘇州乘的士,恰又逢司機是位地道的老蘇州人,快人快語,知我們想去寒山寺,劈頭蓋臉猛澆了我們一盆冷水:寒山寺有什麼值得去的!一個當年的落榜生,寫了一首二流詩,原本是封橋被他錯寫成“楓橋”,橋周圍哪來的楓樹?半葉楓葉也找不到!至於那“夜半鐘聲”,誰半夜去敲鐘!吃飽了撐的?何況當年寒山寺那口鐘,早在日寇佔領蘇州敗走之際,就被掠去日本!即便鐘聲響起,也早已變了味了! 原本興致勃勃的我,頓時心涼了半截。心裡琢磨,像老朽一樣按圖索驥的遊客多不勝數,眼下寒山寺的遊客肯定將其圍得水泄不通。罷!罷!罷! 三日蘇州遊,繞過了寒山寺。張繼所作《楓橋夜泊》,本來是抒發羈旅“愁而不能眠”之心境,展現出一種幽怨之美,令人唏噓。如今,被一頓張飛殺岳飛,亂了情緒。 曾 坤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