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鬧劇 近日,美國政府國土安全部給哈佛大學發了一封警告信,指責該校“縱容校園裡的反美、反猶太活動,助長暴力和恐怖主義傾向”;同時譴責該校拒絕向政府提供外籍學生的所謂“不當行為”記錄。因此,國土安全部將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外籍學生和訪問學者的資格。該校現有的外籍學生,也必須轉學到其他高校,否則將失去合法留在美國的身份。此舉一出,全世界震驚不已。 美國這幾十年來之所以強大,跟他們求才若渴不無關係。曾幾何時,美國的大學成為全球莘莘學子最嚮往之地,那裡學術水平高,教授個個身懷絕技,校園更是一個自由的地方。在那裡,年輕人可以追逐夢想,實現自我。除了學生外,美國的大學更是全球科研人員最理想的歸宿,美國之強大,在於對研發的重視,對人才的渴求,這是每個搞科研的人員最嚮往的地方。年輕的科研人才,想方設法投奔美國,用天賦換教席,用成果換國民身份。美國科研力量之強大,人才梯隊之完整,是其他國家無法匹敵的存在。 如今美國政府竟然因為大學所謂縱容校園“反美、反猶太”活動,除了暫停哈佛吸納全球各地的人才外,更勒令在校的外籍學生和科研人員離開,這一橫蠻無理的政治動作,真的寒了人才的心。最初看到相關報道,我以為這是網絡上的小作文,是假新聞。後來確認這則報道的真實性,我只能說,只有特朗普才能幹得出這樣的事情。 如今世界風雲變幻,大國博弈箭在弦上,拼的就是最先進的科技。近年來,我國不經意地在軍事科技上秀了一下肌肉,如試射了一枚“東風快遞”,殲10戰機在印巴戰場上一舉成名等等,這些成就難道不是靠人才、靠科研拼出來的?美國既然拒絕全球的人才,其他國家何不考慮廣納賢能,修德懷之,大庇天下“人才”俱歡顏? 陳志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