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科學館項目研究團隊合照 提升球幕影像質量創千萬效益 科學館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科學館董事譚錦榮、館長邵漢彬及天文館部主管施文俊等科研項目《超高質素天文影像於球幕投影系統的提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在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二○二四年度科學技術獎勵計劃中,榮獲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該獎項肯定團隊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方面的貢獻。 為解決全球天文館在提升球幕影像質量時,面臨的高成本與技術難題,傳統8K系統需配備十二台投影機和八十台伺服器,能耗高達一百千瓦,且設備同步問題影響畫質,澳門科學館團隊提出了以下四項關鍵技術: 一、主動式投影系統:實現單機同步處理立體影像,投影機數量減半。二、高效影像處理架構:僅用二十台伺服器即可達到每秒二百兆次浮點運算(FP32),滿足天文數據的即時視覺化需求。三、光傳輸節點優化技術:徹底解決多通道影像同步難題。四、曲面共型RFID標籤結合無人機:實現球幕表面毫米級精準監測。 澳門科學館天文館擁有一個直徑十五米的球幕,採用六台4K鐳射投影機實現8K立體播放。相較於傳統系統,設備數量減半,能耗降低超過六成半,同步故障率幾乎為零。影像校正效率的提升,使技術人力成本縮減逾六成。從二○一八年至二○二三年,累計接待四十萬人次參觀,為教育及社會服務機構超過四點五萬人次提供科普教育服務,創造收入逾千萬澳門元。二○二三年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澳期間親自體驗天文館的球幕放映系統,高度評價其卓越的投影效果。 項目期間,團隊成功培養了一位碩士研究生和六位本科生,並榮獲兩項國際及國家級獎項。澳門科學館將繼續推動高新科技與科學傳播,促進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為澳門培養更多科研人才貢獻力量。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