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局普及地震相關資訊 距環太平洋地震帶六百公里 澳受強烈地震影響低 【澳門日報消息】日前廣東河源四點三級地震,氣象局接獲居民有感地震報告,加上坊間傳聞七月亞洲將出現大地震,居民擔心之前,不妨了解氣象局地震普及資訊。 氣象局表示,雖然近來一些地區似乎進入地震相對活躍時期,坊間甚至傳聞七月亞洲將有大地震,但是以現今科技發展,世界各地仍未能精準提前預測到地震,一般只能在探測到地震後,利用資訊科技迅速傳播能力,用最短時間在地震波抵達前數秒至數十秒發佈預警資訊,以便居民即時採取防範措施。 地震是地球表面的搖動或突然震動,一般是由板塊的自然移動,導致相互間發生碰撞或擠壓所產生。大部分地震都發生在板塊邊界上,部分會發生在板塊內的斷裂帶上,一般稱這些邊界及斷裂帶為地震帶。地震強弱及其影響程度主要取決於三個要素:震級、震源深度及與震中的距離。 震級反映地震的強烈程度,即地震發生時所釋放的能量。能量越多,震級就越高。震源深度是指震源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震源深度越淺,對地表的破壞力就越強。一般震源深度在七十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在七十與三百公里之間的稱為中源地震,超過三百公里的稱為深源地震。 震級越高、越近地面的地震,帶來的影響就會越大。然而,一個地方實際受地震影響的程度,還取決於與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的距離,距離越遠,受到的影響也自然越小。 由於本澳與最近的主要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相距有六百公里以上,本澳受強烈地震影響的可能性相當低。然而,澳門附近亦常有較弱的地震發生,很多熱門旅遊地區位處地震較頻發的地區,居民仍需防患未然,多了解地震相關資訊,提高警惕及加強自身和親友安全意識。 當遇到地震時,最重要確保自身安全,熟悉及牢記基本避險知識,掌握正確應對方法,保障自身及親友安全;若身處室內,立即躲避到堅固的桌底或床底下,亦可拿枕頭保護頭部,防止被掉落的物件擊中;震感過去後,保持冷靜,並經由逃生通道迅速走到室外開闊地方,期間儘量不要靠近窗口或大門,更不要使用升降機;若在室外遇到地震,跑到開闊的地方趴下或蹲下。 |
請發表評論